-
1 # 使用者7994487464459
-
2 # 使用者7994487464459
曹操臨死前說:“世人昨天看錯了我,今天也看錯了,恐怕明天還會看錯我,但我不怕!我曹操從來就不怕別人看錯我。我還是我曹操!” 關於曹操的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著述,據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13卷等十餘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注》。明代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於張溥輯本。1959年,中華書局據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3]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 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他臨死前留下《遺令》。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縣)西郊的高陵。
回覆列表
曹操臨死前說:“世人昨天看錯了我,今天也看錯了,恐怕明天還會看錯我,但我不怕!我曹操從來就不怕別人看錯我。我還是我曹操!” 關於曹操的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著述,據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13卷等十餘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注》。明代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於張溥輯本。1959年,中華書局據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3]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 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他臨死前留下《遺令》。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縣)西郊的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