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射手座的老王
-
2 # 小魚大魚看世界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我的經驗告訴你,二者都要用。
1、遇到大光比有時候漸變鏡根本不管用,因為光線太強,尤其是日落或者日出,幾乎漸變鏡不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這時候考慮漸變鏡+HDR。
2、如果沒有漸變鏡對於大逆光可以使用包圍曝光,這樣可以得到比漸變鏡更實用的效果,但是如果加上漸變鏡效果會更好
總結:對於大逆光記得實用HDR,如果帶了漸變鏡最好一起實用,這樣後期餘地非常大,單獨實用都是在萬般無奈情況下考慮。
-
3 # 卷太郎攝影坊
在數碼時代,不能說光學濾鏡失去了作用,但確實不再像膠片時代那樣不可或缺。對於大光比風景照片,我個人更傾向於多張raw格式前期拍攝,後期進行合成。
雖然後期合成被很多老法師所不屑,但在數字時代,不進行後期修片,就不是一次合格的攝影創作。當然不能否定,前期漸變濾鏡的使用可以解決大光比拍攝中遇到的曝光問題,但是如果並非時時刻刻都攜帶著一套濾鏡去拍照,除非是專業的風光攝影師,如果是專業風光攝影師,也無需在此提問了。在數碼攝影已經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raw格式可以在後期解決大光比曝光問題。
如果拍攝題材並不是非常嚴肅,用於網路分享之類的,只要相機寬容度足夠,其實拍攝單張raw格式照片也可以在後期找回亮、暗部細節,有可能畫質不會那麼完美,但是不放大看圖,用於網路分享,完全沒問題。
另外,很多相機現在具有jpeg格式下的多張包圍曝光功能,可以在前期拍攝時直接完成多張jpeg照片拍攝,自動合成包圍曝光照片,如果想偷懶,節省後期時間,也可以使用這種辦法拍攝直出照片。
如果嚴肅拍攝,最好拍攝三張及以上的不同測光照片,分別對高光、暗部、中間部等不同亮度部分進行測光後拍攝,而且一定要選擇raw格式儲存。在後期,對每張raw格式照片進行微調後,再進行合成,可以得到細節完美的包圍曝光照片。
我個人覺得合成的效果要比直接使用濾鏡拍攝的效果更好。
回覆列表
在實際拍攝中,使用漸變灰濾鏡和使用相機包圍曝光,兩種方式我都用過。其實兩種方式的目的是一樣的,平衡天空和地面的光比,效果也都是很好的,我更想從一些使用上要注意的問題分析。
先從硬體條件來說。如果買濾鏡,一定要買質量好的,這錢省不了。質量不好的濾鏡,損害畫質,不如不用。最早我也使用過便宜的樹脂片,在黃山拍攝日落時,由於濾鏡質量不好,畫面出現許多莫名炫光,最後只好卸下濾鏡用包圍曝光拍攝。所以,使用濾鏡其實是筆不小的開銷,講究品質,還講究系統,攝影包裡得給它們留個專門位置。相比之下,包圍曝光就特別簡單,有相機就能拍。
在後期上,用濾鏡拍攝的照片更方便調整,畢竟是單張照片。如果用包圍曝光拍攝的照片,至少3張,處理起來對電腦軟體的要求還挺高的,記憶體不夠跑不動電腦會卡。
當我們解決了硬體問題已經配置了高品質濾鏡後,很多情況兩種方法通用,現場看自己方便。但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我認為有一些情況可能不適合用漸變鏡,或者不適合用包圍曝光。
我們現在常用的漸變鏡都是第一張圖這樣的方片鏡,能看到一條或明顯或不太明顯的水平線(硬漸變和軟漸變的區別)。在拍攝一些天際線、水平面界線特別分明的風景時很好用。但是碰到界線不太分明的時候,比如有突出的山,有突出的建築這類情況,使用漸變鏡就會把這些東西一起壓暗,效果並不好,可以考慮用包圍曝光的方式拍。
我用我拍攝的照片來舉例。這是我在冰島拍攝的照片,畫面裡天際線還算明顯,直接用漸變鏡沒問題。同樣冰島拍攝的照片,著名的黑沙灘地標。這張也使用了漸變鏡,但就有明顯的問題了。天際線雖明顯,但在壓暗天空的同時,兩塊突出的石頭被一起壓暗了,後期都很難調回來了。這種情況更適合用包圍曝光。這張的話,右邊山頭雖給壓暗了但不是主體,中間主體的石頭位置低,漸變過渡還比較自然,這種情況我認為兩種方式都適用。這張照片我用的是包圍曝光拍攝。當時也是掃街,沒帶濾鏡。看到這個畫面時天空還是亮的,而且逆光,建築和地面都是比較暗的。果斷使用了包圍曝光。即使帶了濾鏡,當看到沒有明顯天際線,以及周圍突出的建築,就知道並不適用濾鏡。
什麼時候不適合包圍曝光,我認為是在大光比情況下拍延時的時候。如果能用濾鏡控制光比就一定用上吧。拍延時不管前期後期,本來就耗時間耗空間,要是因為解決光比問題用上包圍曝光,那後期處理時一個是效果肯定不順暢,另外這個工作量大到想放棄。我有一次沒帶濾鏡就這樣試過,最後直接放棄了這些照片。但本身會這樣做的人應該很少,我也算是實驗性的做法,不要想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