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主劉設計

    這種是因為在這樣的公司做設計,設計師很沒有發言權,只是一個操作員或者抄襲員。大部分像樣的設計師都不會去或者去了留不住。

    還有一種原因,核心的設計或者重要的大型的設計都找公司外包了,公司內部的設計師成長空間小,發揮空間更小。所謂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嘛。

  • 2 # 無人欣賞也要芬芳I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

    同時我還有一點自己的理解。

    1.一分錢一分貨

    2.開發模具成本

    3.審美不同

    4.外觀漂亮不代表符合各種最優引數。

    自己的一點淺見。

  • 3 # 提刀躍馬的書生

    做汽車最厲害的算歐美和日本,南韓也不錯。像日本和歐美都做了上百年了,積累的經驗和資料無數。傳統的燒油的車子,整個上下游的產業鏈差不多有兩千家左右。有的就只生產幾個小零件,但是,做的精緻而且有經驗。而且,需要經過無數次實驗,到今天還有很多大廠家大品牌經常由於某個原因,需要全球召回。說明這是一個及其嚴苛的產業鏈。設計,只是汽車生產製造中間的一個環節,改動某一個設計,需要牽扯的別的零件的改動。不是說你一家改動就行,一個型號,沒有超大的銷售量你是不敢隨意改的。因為,牽扯太多。中國的汽車產業本來就落後於歐美日本等國家。積累的經驗和資料不夠,國內頂尖這樣的設計人員也不多,而且,抄襲的成本遠遠小於設計改動的成本。何必去做設計呢。這其中的風險太大,利益不夠。就像蘋果的劉海屏一出來,配套的富士康和產業鏈的各個廠家都有成型的圖紙,模型,資料。直接照做就好,沒有強大的資本,品牌號召力和足夠的銷量。你就別想設計這一塊。成本,銷量,產業鏈,頂尖設計人才,沉澱,價格,不可承受之重。

  • 4 # 聖奧鋁材品質信用和

    我們的汽車工業起步晚,但應該有完整的產業鏈,50年代就生產出解放汽車。這是老一輩領導者的高瞻遠箸,給新中國留下了較完整的工業體糸。改革開放後,汽車工業進入合資時代,照搬國外平臺,工藝,急功盡利,奉行拿來主義,缺失自主研發的土壤,給年輕的汽車工業沉重的打擊,沒有自主發展的理念,三大核心部件都不是自己的,設計上更不注重了,要引進消化,吸收,發揚大國工匠精神,從頭再來。

  • 5 # 鐵夫158

    沒有根基的汽車文化,從小家裡沒有汽車,長大玩汽車也少,小時候家裡有的都是富人那能讓他們玩汽車,修和改國家有明文不讓自改裝。老車都買了鍊鐵那裡有前輩的好車可關注鑑賞,只有圖紙和玩具模型了,隨著汽車的大眾化和後人的成長有望改觀。

  • 6 # 遠方也有苟且

    這個問題把國內的這個現象扁平化了。

    其實不是找不到好的設計人才,而是無法快速建立一個高效的設計團隊。

    和其它日常用品相比,汽車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物件,使用環境苛刻,更是涵蓋了機械化工等眾多領域。花重金當然可以聘用到好的設計師,但是很難快速建立運轉順暢的高效團隊。尤其是帶有自主產權的產品,即使有了經驗豐富的高效團隊,沒有三五年甚至三五十年也做不出來。而這個團隊,需要的不僅僅是好的設計師,更需要頭腦清醒,果斷有擔當的團隊領導。

    這就好比打三大戰役,只派幾個單兵能力超群的特工人員,是無法打贏的,需要的是大規模的部隊以及戰略指導,特工人員的工作是根據戰鬥思想,配合牽制敵人和獲取情報。

    國內的汽車行業新玩家,要麼是沒把做汽車真的當回事,只是撈點投資者的錢準備跑路,要麼是把做汽車看得比較簡單,以為就是個小黃單車。缺乏了工匠精神的烏合之眾,給旁觀者的感覺就是沒有好的設計師,其實,誰又知道有多少人才埋沒其中呢?

    還有就是關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現在很多人都看到,我們國家,不僅僅是汽車行業,包括通訊電子等產品,很少有真正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的確設計團隊能力還有欠缺,更重要的是當前的環境沒能給自主產權提供肥沃的土壤。個人覺得以下幾個原因大家可以參考下:一是國內教育環境,學生都是以應試為主,較少培養出在某一方面具有專研精神的人才,因此在企業中缺乏追求完美極致的工匠精神;二是現在的政策,對於基礎工業的支援力度不夠,總是希望嚴管終端產品來倒逼上游企業升級,這種方法是高效的,但是隱患也很大。我們的汽車產量高鐵速度都世界領先,可是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這些終端產品的生產裝置,部分甚至比較小的零部件都來自國外;還有一個產權的制約因素,就是專利保護。我們國家發展快但是起步晚,現在雖然慢慢趕超但大部分時間是落後的,所以各行業產品,都已經被他人申請了專利保護。越來越多的產品以及型別以及工藝被保護了之後,想繞開這些東西另找出路,很難,很難。。所以說專利雖然保護了智慧財產權,鼓勵了創新,但也多少拖慢了全人類共同進步的腳步。

    越說離題越遠,就是隨便借題發揮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辦公室裝修發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