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鄒文靜
-
2 # 娛樂多多姐
1、如何看待《考不好第六期》中的“深井理論”?
答: 節目中所提的“深井理論”,還包含了另層意思,即“井挖的越深,他們所看到的天也就小。"實際上也不能說完全是荒謬的。
我們換一種角度來思考,當人足夠專注的時候,甚至是可以聽不到外界的聲音的,這是一種選擇性遮蔽的行為。而當人專注於“一門深入"的時候,隨著井越來越深,總會有一部分“天"會被遮蔽掉。而且,人的記憶是一個奇妙的東西,深刻的記著的一些事,也總會淡化掉一些不常用的資訊。
從這種角度上來說,“深井理論”其實也還是經得起推敲的。井挖的越深,或許“天”越來越小,可我所擁有的“深”卻是實實在在的啊。
2、一門深入和各有狩獵哪個更好?
答: 在我看來,“各有涉獵”與“一門深入”之間,實際上存在的不是“對比”的關係,而是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各有涉獵”是求知的過程,“一門深入”則是在過程中找尋到自己的興趣與動力所在,並真正達到最高境界的結果。
其實就像節目中提出“深井理論"的這位父親所說的,人的一生,知識涉獵最廣的時期,實際上是高中畢業的時候。接著,我們在考取大學的時候選擇專業”,選擇“大學”,則是“下山挖井”的做法,也就是從“各有涉獵”轉向“一門深入”的節點。
鼓勵“一門深入",就是大學設定“專業”的根本原因。因為人們發現了一個現實,“各有涉獵"的人或許看上去很厲害,但卻因為注意力分散反而無法在某一項上取得更大的突破與成就。
而有所得就要有所犧牲,“一門深入”所得到的是在這一領域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就;而放棄的,恰恰是那些無法再進行提高的東西。
所以,理想化的情況實際是透過“各有涉獵”認知這個世界,但當遇到瓶頸的時候,轉向”一門深入"的強化自己的最強項,從而突破瓶頸。找準方向之後,一門深入所需要的,其實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堅持。而這堅持,往往需要夢想熱愛。
比如最近大熱的《流浪地球》,大家知道的是電影原著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知道的是電影特效好,但不知道的是,電影製作的背後,有著大的困難和無奈一一被人否定,融資困難,找大牌演員卻四處碰壁。
在中國,拍科幻有時候其實是一件特別需要勇氣的事情,因為它往往是得不到回報的。
但這些都因為郭帆導演的夢想而堅持了下來。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一是大劉評價郭帆是有科幻情懷”的導演;二是《流浪地球》小說原文2萬字左右,而《流浪地球創作手冊》寫了萬字。
最後郭帆遇到了吳京,6000萬,0片酬,客串3天。最終郭帆拍出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科幻鉅作,而吳京也成為了第一個百億影帝。這個“空手套戰狼"的故事,終成佳話。
情懷是動機,堅持是過程,這樣結出來的果,才獲得了它應有的讚譽。
當然,一門深入也需要各有涉獵的服務,寫一本科幻小說不僅要有腦洞,有邏輯性,有文字的表達能力,還需要一定的科學知識來做基礎。做部科幻電影依然如此,劇本的合理性,是否符科學依據,人力、資源的調配,這些全都是必需的基礎條件。
於是當所有的條件聚齊之後,“挖井"的工具更為鋒利,這口井才能挖的更深。
所以,“各方涉獵”與“一門深入”之間的關係並不那麼粗淺,他們之中有著乾絲萬縷的聯絡,如果不能“各方涉獵”,就無法找到自己想要“一門深入”去做的事。但同時“一門深入”所要做的事,也需要在這一範疇之內的“各方涉獵”去服務。
並且,另一個問題在於,我們總記得更為“極端化”的各有涉獵,但其實我們將格局拓寬,“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脫不開對武藝的一門深入;“琴棋書畫皆有所成”也脫不開對文藝的各有涉獵。所以,“一門深入”與“各有涉獵”,決不能以簡單的好與壞去下決斷。
-
3 # 雲捲雲舒152754837
抱歉!不好意思!我對你所提的問題沒有做過探討!不過,我認為:因之於人生精力的畢竟有限,如果是專業方面的知識,最好是越深入、越紮實越好……如果是僅僅為了生活、工作、以掙錢為目的,那麼,你多方涉獵還是大有益處……
回覆列表
神仙打架也各有輸贏。人一輩子中知識面最廣的時候是高中畢業。大家都是從小學開始爬山,越走越高,看到的視野越寬。從大學開始向下挖井,井挖的越來越深,抬頭能看到的視野也就越來越窄。都在深井裡,最後都得了病了。所以我覺著各有涉獵比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