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飛熊騎士

    藩落騎兵早在唐朝就有,當時唐朝李錡招募了挽強軍和藩落軍,據《唐紀五十二卷》,“胡,奚雜類謂之藩落,給賜十倍他卒。”藩落騎兵又稱為“健兒”,可見作戰是十分勇猛的。

    (胡騎的騎射)

    可是,狄青開始要求指派“藩落騎兵”來平定儂智高叛亂時,卻遭到不小的阻力。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儂智高勇猛善戰,嶺南地形多丘陵地帶,宋兵因為地形多次被打敗。所以,不適合用騎兵。

    (狄青)

    狄青和有識之士等人認為,藩落騎兵騎射嫻熟,上下山如履平地,適和山區作戰。可見,狄青是把藩落騎兵當做“山地師”,特種作戰使用。

    (騎兵衝陣)

    歸仁鋪大戰,證明了狄青的眼光和能力。儂智高分軍三列,手拿大盾標槍,殺死宋軍先鋒,佔據著上風。狄青率領著藩落騎兵一到,分兩翼進攻,左右騎兵又交替互換,迷惑敵人。儂智高軍看傻了,最終被打得大敗,狄青取得關鍵的勝利。

  • 2 # 平沙趣說歷史

    歸仁鋪大戰,是宋朝平定儂智高叛亂的戰役。皇佑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南一帶騷動不安。

    宋軍大兵壓境,但卻依然奈何不得這些兇悍的南蠻兵,驚慌的宋朝君臣,不得已調動了名將狄青,以及其麾下的精銳邊軍。

    在戲曲中,狄青被稱是武曲星下凡,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個別部下不聽號令擅自行動,導致狄青剛來就吃了敗仗。

    作為名將,治軍自然是雷厲風行的,狄青叫來所有將領,當眾講了一下號令統一的重要性,然後一一數落那些個別將領的錯誤,再然後,宣佈判決——殺!

    殺一儆百,整個宋軍前所未有地統一,全都聽從狄青指揮,原本叛軍認為宋軍剛吃了敗仗,短期內不會有動靜,結果狄青第二天就集結軍隊,一晝夜就通過了剛丟掉的崑崙關,從歸仁鋪出擊佈陣,好不容易才打下一個險關的叛軍頓時無險可守。

    兩軍交戰,宋軍前鋒戰死,叛軍士氣大振,而宋軍卻士氣低落,然而狄青並不在意,因為他靠的也不是這些人,而是他從西北帶過來的外族僕從騎兵——蕃落騎兵。

    為了消滅反叛的儂軍,狄青特意請求皇帝調動了西北的外族僕從騎兵,要了兩千人。

    關鍵時刻,狄青揮動令旗,命令佈置在正面步兵之後的蕃落騎兵出動。能騎善射的西北蕃落,當真是一支好騎兵,幾千人瞬間就繞行到了叛軍大陣的背後。叛軍在南方縱橫,從沒有想過朝廷會拿騎兵來跟他們玩山地戰,他們也沒有與騎兵作戰的經驗,完全被壓著打,被人從背後突襲。

    而叛軍採取的是步兵戰陣,陣型密集,一時間來不及變換方向,全都被逼到一起,槍立如束,不得轉身。

    蕃落騎兵則用連枷重擊,南蠻兵終究抵抗不住,敗下陣來。

    所謂蕃落,是指生活在西北地區的党項、吐蕃等部落,稱雄西北的西夏王朝建立以後,有些部落不願接受西夏李氏的暴政,便投向了宋朝。

    宋朝與西夏對抗,屢屢戰敗,鑑於正規軍的無能,遂動起了這些部落的心思。按宋朝兵制,兵有禁軍、廂軍、鄉兵三種。其中禁軍是正規軍,廂軍是雜役部隊,而鄉兵則是各地方政府召集的民兵。

    宋朝收編的党項部落,就是以鄉兵的形式為朝廷效命,因為其特殊性,被稱作蕃兵。這股力量一度成為宋朝軍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3 # 歷史春秋網

    歸仁鋪大戰,是狄青平定兩廣叛亂時的一場大戰。公元1052年4月,廣西壯族將領儂智高舉兵反宋,建立大南國。北宋朝廷多次平叛未果,最後派了“國防部”樞密院副使狄青親臨前線鎮壓叛亂,先鋒就是楊家將中的楊文廣。狄青初來乍到,分析了宋軍軍事失利的原因,然後定下謀勝之策。在歸仁鋪大戰中,狄青先立斬私自出戰的陳曙、袁用等三十餘人,解決號令不一的問題,然後將利用當時士兵迷信的心理,用金錢算命的方式鼓舞士氣,此乃假痴不癲之計。狄青準備了一百個制錢,暗中製成兩面都是錢面的模樣,然後賭咒發誓:“此次用兵勝負難以預料,若能制敵,請神靈使錢面全都朝上”,錢面能不朝上嗎?肯定朝上。但士兵不知,以為神靈保佑。為防穿幫,狄青命令將制錢全部釘在地下,勝利回來再取。此戰狄青從西北帶過來的蕃落騎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從左右兩側同時殺出,直插敵陣。“追趕五十里,斬首數千級”,俘虜儂智高一方主將五十七人,儂智高本人逃脫,但後來也死在了雲南。

    那麼,狄青使用的“殺手鐧”蕃落騎兵是什麼來頭呢?為何如此兇猛?《宋史·蠻夷傳》中記載:狄青平儂智高,“頗得蕃落騎兵之力,中間當有徵自播州者。”播州就是現在的貴州遵義。根據播州楊氏宗譜,藩落騎兵有一員女將,乃播州楊氏第七代土官楊貴遷的族女,而她就是穆桂英的原型。歷史本來沒有穆桂英這個人的,她的英雄事蹟,乃楊氏女所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好的民宿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