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庭院

    小孩的理想和家長的寄託不一致,這很正常,也很多見。

    我們先看現實中普通兩種處理方式:

    1,家長調整自己的觀念和認識,順從孩子的理想。

    畢竟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要過的是自己的生活,完成的是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為了完成家長的理想。當然如果孩子的理想就是完成家長的理想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比如歷史上的司馬遷父子子承父業。

    家長順從孩子的理想和個性去培養,成就的不僅僅是孩子,也是全家甚至更多。歷史上的蘇洵(蘇軾、蘇轍的父親)年少時的成長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蘇洵是三兄弟,其兩個兄弟在科舉考試中都有了功名,唯獨他自己,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中,但是其父親並沒有逼迫他再接再厲追求功名,沒有逼迫他讀功名之書,因為他知道蘇洵不是不學習,而是他真的不擅長科舉功名的那一套,他的學問志趣在於他處,後來蘇洵的文字被歐陽修稱譽堪比曾子,蘇洵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中唯一一位沒有透過科舉考試之人。

    如果小孩的理想和家長的寄託不一致,強迫孩子按照家長的寄託去學習去成長,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曲折,即使兒時順從了家長,長大後也很可能會出現迷茫的中年。前一陣子在網路上大火了一把的流浪者沈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就是第二種情況:

    2,家長強迫兒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

    沈巍自小喜歡讀書,每每用賣破爛所得買了新書,也不敢讓父親看到,大學報考專業時也是按照父親的意願填報的專業,工作之後從事的也不是自己喜歡的行業,如果他兒時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讀書,如果他大學報考專業是自己所喜歡的專業,如果他工作時從事的是自己喜歡的行業,一定會是另一番情形了,他火也不會是因為很有學問的流浪者身份了。

    看清了這兩種方式的發展趨勢和影響,估計遇到題主所說的現實“小孩的理想和家長的寄託不一致”時,家長已經很清楚自己該怎麼去做了!

    1,不管孩子的理想是什麼,只要是正向的,利人利己利社會的,都給予一種支援的態度。

    一個人所喜歡的也正是能給予他動力和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我們提倡自小樹立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發展的目標,也許實現不了,但一定要有,這是一個方向,有了方向,才有人生路途的意義。

    2,家長可以把自己的寄託和孩子的理想無限地靠近,甚至重疊,但不可以獨自為兒女做規劃或者計劃。

    家長不考慮兒女的意見和思想興趣,獨自為兒女定目標做規劃,是一種獨裁和專斷,少了孩子的參與和主動意識,實際上是把孩子做為了實現家長自己目標的工具。

    3,從二者不同之中找出共同點。

    如果家長的寄託和孩子的理想真的是相隔甚遠,那麼也不要過於強求子承父業,這隻能是傷害雙方的感情。

    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都樂於他人尊重自己的意見。如果一旦遭到違逆,都會感覺到生氣或者不愉快,尤其是控制慾比較強的人更容易衝動,衝動之下就容易產生矛盾。很多親子之間的矛盾由此產生,如果家長在和兒女產生衝突的時候,能用包容的求同存異的心理去理解,能用相容性的方式去溝通,那麼兒女的理想和家長的寄託就沒有絕對的不同了,就可以從二者之中找出共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三國人與人之間最鐵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