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歷叔人

    趙高不是太監如果是的話,怎麼會有女兒女婿。趙高的官職是中車府令,是個管理員管理文書,最主要的是他為什麼可以立胡亥。是因為當初秦始皇死的時候,讓李斯記的遺書,記好了以後要用印章。然而印章就在趙高哪裡,就是趙高和他兩人一起商量好的才立的胡亥為秦二世。據《後漢書宦者列傳序》記載,東漢以後,宦官才開始全部用閹人。“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它士”。閹人是漢朝才慢慢多起來的,在漢以前沒有閹人當大官的。

  • 2 # 尚武菌

    說趙高是宦官,一是出於對“隱宮”一詞的曲解,二是出於對“宦”字的誤解。《史記·蒙恬列傳》中有記載:“趙高兄弟皆生隱宮”。“隱宮”一詞,語義並不明確。

    東漢以後,一位為《史記》作注的劉姓人士不知從何得知此詞的含義,竟將“隱宮”之“宮”解釋為宮刑,進而說趙高的父親受了宮刑,母親與他人野合生下趙高兄弟。

    後因趙高兄弟冒姓趙,也受宮刑而成了宦官。如此以訛傳訛,“趙高一家都是宦官”逐漸成為“事實”,唐代以後幾乎成種固定的說法 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曾根據《睡虎地秦墓竹簡》指出,“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 實際上是誤寫。《張家山漢墓竹簡》出土後,“隱宮”的意義清楚明瞭,即“刑滿人員工作的地方”,同時也用來指稱“刑期已滿的人”。此詞無論如何都與宮刑毫不相干。

    除此之外,從句意上看,倘若將“隱宮”註釋為“宮刑”,那“皆生隱宮”的解釋將牽強拗口,相比之下,若註釋為“刑滿人員工作的地方”,則句意清晰,一目瞭然。由此可見,此說有其合理性,並非標新立異的突兀之說 除“隱宮”一詞使趙高蒙冤外,最致命的要數後人對“官”字的誤解了。《史記,李斯列傳》有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根據新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宦”,意為“在宮中內廷任職”;“宦人”,就是“任職於宮內之人”,相當於皇帝的親近侍衛。“宦籍”,即“用來登記出入於宮門者的登記冊”。

    秦漢時 施以宮刑去勢的男人稱為“奄 (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被稱為“宦奄(閹)”。由此可見,趙高是任職於宮中的宦人即皇帝的近臣,而不是後人所理解的“太監”宦官。 字詞上的誤解,只是趙高蒙冤的源頭,而源遠流長的罵名,則依附於歷朝歷代接連不斷的由宦官專權、擾亂朝綱引起的改朝換代、亡國滅祖的禍患。

    無論是朝臣抑或百姓,都對宦官的惡劣行徑痛恨不已,在文獻記載的誤讀之下,聯絡史籍中趙高的所作所為,“趙高是宦官”的流言經久不衰,也可謂之“情理之中,意料之內”了。

  • 3 # 世溷濁莫

    部分學者通過出土文獻考證,推斷趙高不是閹人,並且認為沒有任何早期文獻記載他是閹人的事實。但是史學界對此有統一認識,確實有更可靠的傳世文獻可以證明趙高為閹人,且不止一處。 關於趙高是否為宦官的說法尚存爭議,唐代之前的史書並未指出趙高為宦官。趙高被認為是宦官的依據有兩處,一是“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一詞。《史記正義·秦始皇本紀》將隱宮解釋為受宮刑者療養康復的下蠶室;《史記集解·蒙恬列傳》引徐廣曰將隱宮解釋為“為宦者”;《史記索隱·蒙恬列傳》引劉氏雲更是詳細的描述為趙高其父因犯罪被處以宮刑,其母被官府罰作奴婢後與他人苟合生下趙高兄弟,繼承其父的趙姓,趙高兄弟出生後又被處以宮刑。現代學者馬非百根據《睡虎地秦簡》考證“隱宮”一詞乃是“隱官”的誤寫,隱官是秦朝官府設立的手工作坊,收容刑滿釋放後身體有殘缺的受刑者作工。趙高其母因觸犯刑律遭處刑後被收入隱官,在此生下趙高兄弟,並無趙高兄弟受過宮刑一說。而《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戶律》中明確地指出隱官一詞不僅指收容刑餘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來指被收容於隱官的刑餘之人。趙高是宦官的說法是根據誤字的望文生義。二是《史記·李斯列傳》記載秦二世曾說“夫高,故宦人也”,《史記·蒙恬列傳》也記載趙高有“宦籍”。馬非百認為此處宦人應理解為老師,即趙高曾作為胡亥之師教授其刑獄之學;而宦籍應理解為官籍。裘錫圭認為“宦”本是為人臣僕的意思,郎官、謁者的官職本是門廊近侍,類似於家臣,故以“宦”稱。李開元認為宦籍是內侍出入宮中的門籍,與趙高是否宦官沒有必然的聯絡。最後,如果趙高真為宦官,有女婿閻樂也於情於理講不通,明代學者郎瑛所著《七修類稿》認為趙高的女兒為養女。 此外,李開元從沙丘之變趙高與李斯的對話“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中結合史料推斷趙高以史學童身份進入學室,後透過考試選拔成為尚書卒史後進入秦宮任職,並推算趙高出生於前258年,壽命52歲,但此觀點缺乏其他史料的佐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到了,有木有什麼清爽一點的面霜推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