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中的土壤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深翻改土
土壤是梨樹生長的基礎,是養分和水分的源泉。根系生長的好壞、根類、根量、根吸收和合成能力的高低等都與土壤有密切關係。土壤疏鬆、通風良好,則微生物活躍,可提高土壤肥力,有利於根系生長。所以,改善根系生長環境,是土壤管理的重要內容。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樹增產技術的基本措施,可從多方面改善土壤的性狀。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尤其是改善土壤深層物理性狀則效果更顯著。因深翻後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改善了土壤水分和空氣條件,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也隨之加強,從而提高了土壤熟化程度,使難溶性礦物質轉化為可溶性養分,就相應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特別是深翻結合施肥、灌水的效果更為顯著。因為深翻給梨根系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深翻後根系分佈層加深,水平根分佈較遠,根類、根量均有顯著增加。過去曾認為深翻傷根多,對根系生長不利,實踐證明,合理深翻可避免細根老化,刺激發生生活力強的新根。而且深翻後根系附近的水、肥、氣、熱都得到了改善和協調,更有利於根系生長;但不合理深翻(如距樹幹過近、過深、傷大根過多)也會影響根系的生長。深翻改土有以下幾個時期:一是秋冬深翻:一般在晚秋至土壤結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此時地上部生長較慢,同化產物消耗減少,並已開始迴流積累,深翻後經過嚴冬,有利於土壤風化和積雪保墒,如結合灌水,使土壤下沉,土粒與根系進一步接觸,更有利於根系的生長。二是春季深翻:宜在早春土壤化凍後及早進行,此時地上部尚在休眠,根系剛開始活動,生長較為緩慢,傷根後容易癒合和再生。
深翻的深度,因土質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黏土應較深,沙土可較淺,若有硬板或黏土層者,應以打破這層土為宜。在一定範圍內,深翻得越深效果越好,一般為60~100釐米,但最好比根系主要分佈層稍深,距離稍遠一些,以促使根系向縱深和橫廣方向生長,擴大吸收範圍,提高根系的抗逆性。
深翻方式除栽植時挖大穴外,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全園一次深翻,或隔行深翻,或每年、隔年結合施肥挖穴等方式。一般小樹根量較少,一次深翻傷根不多,對樹體影響不大;成年樹根系已佈滿全園,採用隔行深翻傷根較少,翻後對梨樹的生長和結果影響較小。
為給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便於向縱深發展,開溝深翻時根據土壤情況,深翻溝可上窄下寬,溝底向根側擴充套件。一般是表層土壤較肥沃,心土尚未充分熟化,梨樹根系多集中分佈在較上部的熟土層。因此,深翻時應將挖出表土及附近未深翻處的表土堆於溝底,使近地表的根系下移,降低根位,以促進根系向深層生長,把心土放置在最上層,使其迅速熟化。
深翻時結合施有機肥以提高深翻的效果。如將秸稈、落葉或有機肥等分層與土摻勻放在溝內,可使土壤形成團粒結構,底層土壤通氣、排水良好,有機質腐爛、分解過程中還可生成有機酸,能改良土壤的化學性質。一般翻土1米3平均施入有機肥40~80千克。
(2)中耕除草
梨園每年應於春季和夏季進行中耕,透過中耕可以改良土壤的結構和理化性質,改善通氣條件,熟化土壤,減少早草,增強保水、保肥能力。生產實踐證明: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條件下,土質疏鬆、透氣性強的梨園,枝條粗壯,葉片厚,易形成花。而土壤板結、透氣性差的果園,枝條細弱,果個偏小,質量較差。因此中耕除草是一項很重要的增產措施。中耕的方法,可以犁耕或人工鏟翻,深度不少於20釐米。透過中耕,消滅了雜草,做到土松草死。每次澆水後或大雨過後都要進行中耕鬆土。此措施多適用於南方多雨區的梨園。旱區果園不宜採用。
(3)生草覆蓋
旱地梨園經過秋冬深翻後,立即在行間播種禾本科、豆科等綠肥作物,春夏任其生長,待長至將要影響梨樹生長髮育時,把草割倒就近覆蓋樹盤。這種前期長草、後期覆蓋的方法叫生草覆蓋。
採用生草覆蓋法,草根和草秸直接在園地腐爛,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本身有效養分供應,防止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避免消耗掉土中的過剩氮素,使中耕鋤草的用工減少,節省勞力,防止夏季土溫過高對錶土層根系的燒傷。
梨園生草用的綠肥作物有:適宜越冬及春播的苕子、箭筈豌豆、草木樨、紫雲英、蠶豆、三葉草、金花菜、肥田蘿蔔、義大利黑麥草等。北方梨園選用時,應注意能否安全越冬及對梨園土壤的適應性等問題。
每年秋冬季節,圍繞樹幹周圍進行深挖翻熟土壤,並施以有機肥料。春夏季要進行有效的鋤草措施,以草蓋草,下面的草就會腐爛變成綠肥。
梨園中的土壤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深翻改土
土壤是梨樹生長的基礎,是養分和水分的源泉。根系生長的好壞、根類、根量、根吸收和合成能力的高低等都與土壤有密切關係。土壤疏鬆、通風良好,則微生物活躍,可提高土壤肥力,有利於根系生長。所以,改善根系生長環境,是土壤管理的重要內容。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樹增產技術的基本措施,可從多方面改善土壤的性狀。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尤其是改善土壤深層物理性狀則效果更顯著。因深翻後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改善了土壤水分和空氣條件,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也隨之加強,從而提高了土壤熟化程度,使難溶性礦物質轉化為可溶性養分,就相應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特別是深翻結合施肥、灌水的效果更為顯著。因為深翻給梨根系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深翻後根系分佈層加深,水平根分佈較遠,根類、根量均有顯著增加。過去曾認為深翻傷根多,對根系生長不利,實踐證明,合理深翻可避免細根老化,刺激發生生活力強的新根。而且深翻後根系附近的水、肥、氣、熱都得到了改善和協調,更有利於根系生長;但不合理深翻(如距樹幹過近、過深、傷大根過多)也會影響根系的生長。深翻改土有以下幾個時期:一是秋冬深翻:一般在晚秋至土壤結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此時地上部生長較慢,同化產物消耗減少,並已開始迴流積累,深翻後經過嚴冬,有利於土壤風化和積雪保墒,如結合灌水,使土壤下沉,土粒與根系進一步接觸,更有利於根系的生長。二是春季深翻:宜在早春土壤化凍後及早進行,此時地上部尚在休眠,根系剛開始活動,生長較為緩慢,傷根後容易癒合和再生。
深翻的深度,因土質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黏土應較深,沙土可較淺,若有硬板或黏土層者,應以打破這層土為宜。在一定範圍內,深翻得越深效果越好,一般為60~100釐米,但最好比根系主要分佈層稍深,距離稍遠一些,以促使根系向縱深和橫廣方向生長,擴大吸收範圍,提高根系的抗逆性。
深翻方式除栽植時挖大穴外,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全園一次深翻,或隔行深翻,或每年、隔年結合施肥挖穴等方式。一般小樹根量較少,一次深翻傷根不多,對樹體影響不大;成年樹根系已佈滿全園,採用隔行深翻傷根較少,翻後對梨樹的生長和結果影響較小。
為給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便於向縱深發展,開溝深翻時根據土壤情況,深翻溝可上窄下寬,溝底向根側擴充套件。一般是表層土壤較肥沃,心土尚未充分熟化,梨樹根系多集中分佈在較上部的熟土層。因此,深翻時應將挖出表土及附近未深翻處的表土堆於溝底,使近地表的根系下移,降低根位,以促進根系向深層生長,把心土放置在最上層,使其迅速熟化。
深翻時結合施有機肥以提高深翻的效果。如將秸稈、落葉或有機肥等分層與土摻勻放在溝內,可使土壤形成團粒結構,底層土壤通氣、排水良好,有機質腐爛、分解過程中還可生成有機酸,能改良土壤的化學性質。一般翻土1米3平均施入有機肥40~80千克。
(2)中耕除草
梨園每年應於春季和夏季進行中耕,透過中耕可以改良土壤的結構和理化性質,改善通氣條件,熟化土壤,減少早草,增強保水、保肥能力。生產實踐證明: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條件下,土質疏鬆、透氣性強的梨園,枝條粗壯,葉片厚,易形成花。而土壤板結、透氣性差的果園,枝條細弱,果個偏小,質量較差。因此中耕除草是一項很重要的增產措施。中耕的方法,可以犁耕或人工鏟翻,深度不少於20釐米。透過中耕,消滅了雜草,做到土松草死。每次澆水後或大雨過後都要進行中耕鬆土。此措施多適用於南方多雨區的梨園。旱區果園不宜採用。
(3)生草覆蓋
旱地梨園經過秋冬深翻後,立即在行間播種禾本科、豆科等綠肥作物,春夏任其生長,待長至將要影響梨樹生長髮育時,把草割倒就近覆蓋樹盤。這種前期長草、後期覆蓋的方法叫生草覆蓋。
採用生草覆蓋法,草根和草秸直接在園地腐爛,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本身有效養分供應,防止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避免消耗掉土中的過剩氮素,使中耕鋤草的用工減少,節省勞力,防止夏季土溫過高對錶土層根系的燒傷。
梨園生草用的綠肥作物有:適宜越冬及春播的苕子、箭筈豌豆、草木樨、紫雲英、蠶豆、三葉草、金花菜、肥田蘿蔔、義大利黑麥草等。北方梨園選用時,應注意能否安全越冬及對梨園土壤的適應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