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段宜江說險

    投資市場上踩雷無比正常

    對於預測未來這種事情

    專業機構和我們並沒有什麼區別

    大家都是50%勝率

    甚至於因為過去的資訊量太多

    知道的也太多

    勝率可能還沒有50%

    而且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玩得越多踩雷的機率一定越大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

    機構踩得雷一定比我們還多

    參考今年最大的雷,康美

    爆出財務造假之前

    裡面可是幾百家基金在持股

    哪個不是大機構了

  • 2 # 郭施亮

    招商銀行作為A股市場知名上市公司,銀行股總市值也是名列前茅,繼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之後,招商銀行的股票總市值規模也是緊隨其後,招商銀行一度最高總市值規模超過9000億元。

    不過,市值排行名列前茅,並非意味著低風險乃至無風險,而對於零售業務佔據優勢的招商銀行,往往為其帶來零售業務超額收益,但這些年來的快速擴張,難免會帶有不少的問題。例如,這些年來,招行與部分機構合作,卻缺乏清晰明確強調資訊中介身份,事後終止合同缺乏及時清晰明確告知投資者,進而引發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部分投資者因此受到影響。

    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也無需過度擔心,終究牽涉到的資金規模有限,關鍵在於市場對招行的處理方式有所疑慮,但招行終究還是一家金融業巨頭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還是比較強勁,且早已形成較強的使用者粘性。

    但是,對於近期接二連三的輿論風波,確實為招商銀行的發展敲響了警鐘。使用者至上的原則,即使運用到金融行業,也是需要時刻重視的問題。至於招商銀行的中長期價值,還是值得肯定,快速發展過程中難免存在曲折,但經過這系列事件的深刻教訓,也為招行的後續可持續發展帶來有益的經驗。

  • 3 # 勻楓財技大兜底

    過去曾經同招商銀行有過密切聯絡,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給各位分析下:

    1. 招商銀行現在是全國前十大的商業銀行,其最大優勢就是對於個人業務的重視,當年以個人網銀的好用和便利性一舉成名,拿下大量個人客戶。很多商業銀行那時候還用傳統方法服務客戶,招商銀行用科技力量決戰網際網路,佔了先機。

    2. 手握大量個人客戶,自然就要變現成業務規模、收入和利潤。但是在我們統一的銀監會和人民銀行監管下,大多數就是同質化的產品,所以依靠網際網路怎麼做創新,怎麼做監管創新(這個詞很有深意)?怎麼將客戶錢從存款變成理財?除了商業銀行自己幹,還能怎麼幹?

    3. 網金控股應運而生,它是錢端的控制人,同招行有著人脈上的關係,否則商業銀行怎麼會同一家新公司做資金資產合作,風險多大啊!網金控股搭臺,錢端站在前面,招商銀行出客戶和專案,將專案逃離監管外進行融資,完成客戶端的再利用。

    4. 在前幾年金融市場火爆之時,招行也深度介入,進行創新,設立了大量合夥制公司,投資了大量非標業務,做了大量同業合作。例如此次同光大的事情。

    5. 曾經有一段,這些業務帶給招行大量的表外規模(有興趣可以去查下,這是個有趣的詞),大量的利潤,但是又不需要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好事不?

    6. 俗話說“出來混一定要還的”,監管也發現了這些風險的法外之地,在這兩年,招行不斷在處置過去的事情,進行責任切割、業務分離、風險置換。不過大家可以想到,“你得即我失”,合作方不同意啊,便宜你佔,風險我們抗,那就意味著利益要損失了。

    目前招行尷尬“踩雷”局面絕對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前幾年無序創新,風險不斷爆炸的結果。今年,國家將金融監管和金融腐敗作為重要任務,理解深意了把?

  • 4 # htuav

    這個沒辦法啊,錢多如果不能產生收益,也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所以即使會踩雷,也是必須要投資的。招商銀行只是爆出來讓我們看到而已,還有多少銀行有問題,只是沒有爆出來,沒讓我們看到,就如最近的包商銀行被託管。

    我們也沒必要過份解讀這個事情,銀行都有專門的部門控制風險,所以虧錢只要在合理可控的範圍內,都是沒有什麼問題,不會對銀行造成什麼影響。看看壞賬的比率,基本就可以瞭解銀行的風險是個什麼狀況。

    為什麼我們會覺驚奇,是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銀行怎麼會虧錢和踩雷了,覺得不可能。其實銀行和我們大多數投資者一樣,都是要承擔風險的,不是說銀行投資就只賺不賠的。前段時間不是還有一個投資者,據說是遊資,炒股賺了不少,想安穩一點,就退出了股市,買了理財,結果也掉坑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壽菊為什麼正開花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