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不見的角落
-
2 # 談古論金
祧本指帝王祭祀遠祖的家廟,另有一個含義是遷廟,也就是把隔了若干代的祖宗的神位遷到祭祀遠祖的家廟裡面,按照宗法制度,只有本宗的始祖不遷,因此被稱為不祧之祖(不遷入祭祀遠祖的祧廟的祖先)。
回到本問題的,李世民和趙光義都沒有被『祧』(請出太廟)。
以唐宣宗時代的唐朝太廟十一廟制度而言,包括唐太祖李虎、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等廟,我們注意到,在太宗和代宗之間的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肅宗都因為所謂親盡而被『祧』了,然而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和後來的唐朝皇帝血緣宗法關係較遠,但是因為其功績和歷史地位,所以沒有被請出太廟。具體來說,唐德宗去世的時候,按照親盡而祧的原則輪到唐高祖被請出去了,對開國皇帝而言這顯然不合適,所以經過禮官討論皇帝決定,結果是高祖和太宗都確定為不祧之祖,把高宗的神主牌請了出去,順宗去世,中宗的神主牌被請了出去,於是,太祖李虎、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板上釘釘成為唐朝的不祧之祖。
至於趙光義,這麼說吧,『不祧之祖』這個成語詞彙本身就是出自 《宋史·禮志九》,原文為:
今太祖受命開基,太宗纘承太寶,則百世不祧之廟矣。也就是說,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都是宋朝的不祧之祖,毫無疑問。
-
3 # 或淵在田
李世民是玄武門之變當上皇帝的,要不然太廟供奉的是李建成這一支的祖輩,把他祧了,後面就更名不正言不順了,趙光義雖不是什麼變上臺的,也同理。
從理論上來講,李世民的廟會被“祧(tiao,第一聲)”,趙光義的會被保留,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又會不太一樣。
祧這個字,有三個意思。
一是指祖先的宗廟,二是指後輩繼承人,三是指遷移宗廟。像天子之廟,七世而祧中的祧指的就是第三種意思。
為什麼要祧
其實吧,天子七廟這句話其實是錯的。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按照儒家的理念,五廟才是合理的。
一個始祖,加上往上四代祖先。也就是父親、爺爺、曾祖、高祖。再往上的,尊重要尊重,國家層面的大型祭祀的時候也要祭祀,但是平時,只能不好意思了,和你不熟。
那些和當代皇帝不熟的祖先,從理論上來說,都要被遷走。這個呢,就是”祧“。
理論
實際李世民是歷史上著名的不守規矩皇帝,連自己的《起居注》都強行要看,他做出什麼事情,一點都不驚訝。
為了讓自己被長久祭祀,他玩出了兩套花樣。
1.加廟
上面說了,在實際操作上來講,天子應該只有五廟。周天子有七廟是因為他有三個始祖,一個后稷,一個文王,一個武王,然後在加上四廟。
唐太宗很明顯不是始祖,唐朝實際祭祀的始祖是他的爺爺李虎,按照規矩,再往下五代人,他就該被祧了。
這咋辦呢,他先玩了個套路。說,俺們大唐要像西周看齊,也要有七廟。但是我們這個七廟不太一樣,我們是一廟六親。
這等於呢就是延緩了兩代他被祧的時間。這還不是美滋滋。
2.不祧
弄出六親之後,李唐迅速的弄出了六個祖先。開頭的,當然就是我們熟悉的老子李耳(唐朝第一個被祧的就是李耳)。但是這明顯沒什麼用啊,該來的還是會來,根本跑不掉。
但是漢武帝的故事,給了李世民啟發。
在整個漢朝,有一個皇帝是非常特殊的——漢武帝。因為在他在並非始祖的情況下,居然得到了漢朝的永久祭祀(兩漢都是,從禮法來講,劉秀也是漢武帝的後代)。
因為漢武帝的功勞非常大,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有功於社稷就能描述的,在漢武帝要被祧的時候,有大臣上書,應該特別紀念他,所以得以被保留。
我們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想到了這個套路。
但是問題又出現了,他又不能自己表揚自己,強行不祧,畢竟這點底線還是要有的。又不能完全學漢武帝,等快要被祧之後才建議,到時候被人忘記了不是虧大了。畢竟隔了六代,誰知道會發生點什麼呢?
所以呢,他就讓長孫無忌幫他實行套路。他前腳駕崩,長孫無忌後腳就帶頭上書,表彰確立了唐太宗的功績,讓唐太宗成了不祧之祖。高宗李治又是著名的孝子,自然是歡快的答應了。
PS:最搞笑的是後面的唐玄宗,也想這麼玩,愣是玩出了九廟。結果不小心玩脫了,不祧沒弄成,反倒是搞得自己灰頭土臉,場面一度很尷尬。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