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在何方20210218

    首服

    漢服種類

    首服也稱“頭衣”,泛指漢服中裹首之物。

    基本資訊

    中文名

    首服

    中國的首服文化

    首服,亦稱 元服。元本指頭。黃帝垂裳制天下的時候就發明了冠,“峨冠博帶”自此便成了華夏衣冠的代稱。漢民族的成人禮——男子冠禮,女子笄禮,足見首服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可謂:頂天立地,從頭開始。作為衣冠上國,向來講究衣冠不分家。冠巾對應著身份地位,二十弱冠後,士人冠而庶人巾。衣冠齊整才是完整的儀容,古人重之。

    不過,冠巾文化幾乎是男子的特權。在男尊女卑的幾千年中,女子除了命婦的鳳冠、翟冠外,便是女道士束髮戴冠,稱為女冠子。很多年後,在歷史已經屏棄了性別侷限的時代,我們開始漢民族傳統服飾復興,倒沒有必要為此耿耿於懷,反而應該欣喜地看到:首服文化也彌補了中國傳統服飾中男性服飾相對樣式單調的缺憾。

    男子首服大致可分為冠冕類和巾帽類。

    冠最流行的時期在先秦兩漢,相對巾的普及早一些。冠歷來是士人之上的特權,是身份和職別的標識,也象徵著士人的尊嚴。當冠而不冠即是“非禮”。《左傳 哀公十五年》記載了孔子弟子子路至死捍衛君子不免冠的尊嚴:“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庶民或“卑賤執事者”卻不能戴冠而只可束巾;巾最早不過是隨便裹發的一塊布,不能出現在正式場合,最初,上層士大夫不過燕居時偶爾戴巾,後逐漸通用,到漢末為文人武士所好,以戴巾為雅尚。因為巾與平民關係密切,故天生帶著一絲閒適,始終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發展,自唐代由幅巾衍生出了幞頭後,巾帽文化愈加興旺,到宋明則達到頂峰。所以,於漢唐時向前來留學的日本,巾帽文化鮮有流傳,相反,於明代師習華夏的北韓,巾帽則大行其道,發展成為現代韓服中重要的元素。

    冠冕類一般適用正式莊重的場合,配相應的禮服(袞服)或公服。冠起著官階職別的區分作用,名稱常來源於其寓意,如法冠也叫獬豸冠(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巾帽則搭配常服(當然,不能排除幞頭類與公服的搭配,九品官服常作為庶人的婚服),多與時尚關係密切,往往一種巾帽會蘊含著一段逸事佳話,如,東坡巾、程子巾,大眾津津樂道的同時亦效尤紛紛。

    在戴法上,冠冕類和後來的巾帽不同之處在於重視固定頭髮,一般需要透過笄直接固定在髮髻上,另外還要在下巴處結纓,這樣就很牢固不易散落了;而巾帽類的戴法則隨意多了,一塊或軟或硬的布、紗,透過各種不同的包紮或摺疊方式,縛罩在頭上就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益交換來的愛情是否牢固,愛情是建立在你情我願的基礎上的,必須要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