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圈柵欄真的可以擋住火箭彈導彈的攻擊嗎?請問原理是什麼呢?提前引爆嗎?
7
回覆列表
  • 1 # 軍武資料庫

    我說 那個不是柵欄筐嗎?

    仔細看明明這個筐裡面有東西的。

    這並不是一個防RPG的裝置。這裡有必要@下 軍情解析

    RPG-7 40mm 是指的火箭筒的口徑 並不是火箭彈的口徑 RPG-7 的穿甲型火箭彈的直徑是105mm。

    但這個柵欄還的確不是防RPG的!就是個框。在坦克獨立行軍的時候往往不能將所有物資都放到狹窄的車體裡面。因此必須有裝貨的位置。 貨就都裝在這個筐裡面了。

    不僅中國的vt-4是這樣設計的,美國的M1也是如此。

    就是裝貨的,野戰帳篷、水、軍用乾糧、可口可樂、備用耗材都是裝在這裡的。

    偶爾還會在側面掛點履帶配件什麼的。認為這玩意是防護RPG的就真有點想多了。

    況且VT-4 的空調主機還在那個位置掛著呢。空調主機也防穿甲彈?

    防rpg 柵欄水全包裹防護的

    像上圖W君 就沒法說是裝貨的筐了。

    槓精退散

  • 2 # 利刃號

    中國的vt4主戰坦克在外貿的國際舞臺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vt4主戰坦克相比國外先進坦克來說,價格較低,但是效能並不差,價效比極高。

    Vt4主戰坦克重量達到了52000千克,裝備有一門125毫米的炮塔,可以發射多種彈藥,如果發射穿甲彈的話,穿甲威力可以達到1000毫米,能夠穿透世界上任何坦克的裝甲。Vt4主戰坦克的裝甲主要是複合裝甲,另外,關鍵部分比如車體前方安裝爆炸反應裝甲,在炮塔兩側和後部加裝格柵裝甲。這個複合裝甲和爆炸反應裝甲都知道有什麼作用,但是這個格柵裝甲有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格柵裝甲不是用來防禦威力極大的導彈穿甲彈的,是用來防止RPG火箭筒的。現代在陸地上的坦克地位不比以前,以前是陸戰之王,現在地位稍稍下降,因為各種武器都可以對坦克造成傷害,RPG火箭筒,僅僅依靠單兵手持就可以對坦克造成傷害。為了防止這種大量存在、猝不及防的武器,坦克不得不安裝上了格柵裝甲。

    格柵裝甲是一種輕型裝甲,由一格一格的格柵組成,當火箭筒遇見格柵裝甲時,火箭彈彈前部就可能回卡在格柵裝甲彈空格處,無法引爆火箭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格柵裝甲防止火箭彈不能百分之百全部防禦下來,只能防禦約60%。

    格柵裝甲還可以防禦一些低速的破甲彈。破甲彈跟火箭彈一樣,採用碰撞時壓電音信引信,當破甲彈遇見格柵裝甲時,破甲彈也會卡在格柵裝甲空格處,壓電引信由於沒有碰撞導致沒有被激發,所以就無法引爆。這就是格柵裝甲的作用。

  • 3 # 諸葛小徹

    作為中國目前的主力出口坦克,VT4受到了各方關注,特別是軍迷們,總是喜歡拿它與其他國家的外貿坦克對比。在很多VT4參加各種演習的照片中,能看見它的炮塔後部有一圈格柵,從兩側中部包住了整個後半部分,看上去很像美軍M1坦克。很多人認為它是VT4的柵欄裝甲,能起到一定防護作用,的確是這樣。不過除了能在戰場上保命外,它還是VT4的儲物筐,平時能用來存放物品。

    雖然在現代,穿甲彈的發展始終讓裝甲感到壓力重重,但是在很多方面,裝甲的主要設計目標還是防禦破甲彈。原因很簡單,穿甲彈需要火炮才能發射,威脅雖大但容易被發現,破甲彈只需要一個火箭筒就能發射,非常隱蔽,防不勝防。而且更致命的是,提高穿甲彈的威力很難,而提高破甲彈的威力要輕鬆許多。

    這是由破甲彈的工作原理決定的。破甲彈中的炸藥中有一個倒圓錐形狀的空腔(因此也被叫做空心裝藥),而倒圓錐的表面蓋著一層薄金屬罩。當炸藥被引爆時,倒圓錐表面的金屬罩被爆炸產物向內壓縮,被壓成一條短粗金屬流,從中擠出一條高溫高速金屬流向前方射出,依靠它擊穿裝甲。這條細流會隨著飛行距離的增加而延長,當增加到一定長度時,長度達到最大,此時穿深最高,而再長一些就會被拉斷成一粒粒金屬粒,穿深大幅下降。

    為了發揮彈藥的最大水平,設計師在結構設計時就會在炮彈頭部和金屬罩之間留出能讓金屬流拉長到最長長度的距離,這個距離被稱為“最佳炸高”。柵欄裝甲就是利用了超過最佳炸高威力大幅下降的原理,當炮彈飛來時,它要麼會撞擊到柵欄上,此時炸高就是預留距離+柵欄距離,大於最佳炸高,威力就大幅下降;要麼是直接卡到兩根柵欄中,根本不會引爆,即使引爆,因為距離大,還是能降低威力。

    不過實際上,VT4後面的那一圈格柵,主要用途是儲物。坦克內部空間狹窄,很多東西不能都塞進車體裡,就需要一個位置能放下這些東西。美軍很多M1也有這個格柵,能看到裡面塞著帳篷或配件甚至履帶等。不過M1的格柵太稀疏,只能用來儲物,而VT4的格柵很密集,因此在遇到攻擊時能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比M1高明多了。

  • 4 # 武器史研究

    格柵裝甲主要是透過破話火箭彈引信達到減緩殺傷的目的,也就是能產生所謂“卡彈”或提前爆炸的情況。

    破甲彈結構示意圖

    由於破甲彈通常採用碰擊式壓電引信,而該引信的觸發元件和引爆元件一般是分開安裝的,其工作原理大致是,利用碰撞促使彈頭壓電元件產生電能,然後再由電雷管等裝置引爆炸藥產生金屬射流雖裝甲造成殺傷。

    除格柵裝甲外,一些輕型裝甲車還會使用金屬網進行防禦

    透過破甲彈的工作原理就能看出,如果壓電引信不能在合適位置易爆彈藥,其金屬射流的殺傷力是會大打則扣的。另外,壓電引信和彈藥之間的“分裝”方式,也使得壓電引信一旦被破壞,彈藥就很容易變成一個“廢彈”,這也是格柵裝甲能夠卡主一些彈藥的原因。

    此外,由於RPG這種武器彈藥的飛行時速相對較低,格柵裝甲在應對此種彈藥時也能產生一定的阻擋作用,甚至有時對彈頭還會產生“切割”的效果。當然,格柵裝甲的主要作用還是在於具有一定的破壞引信的能力,單就防護性而言,格柵裝甲是沒有太大效果的。

    配備主動防禦系統的俄T-14主戰坦克

    需注意的是,格柵裝甲防禦的主要物件也是速度較低的破甲彈,對於飛行速度的較高的穿甲彈是幾乎沒有作用的。當然,對於如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這類速度超1800/米每秒的高速彈,如今坦克所謂的“主動防禦系統”也是沒有效果的,對於高速彈還是要靠爆炸反應裝甲及坦克主裝甲進行抵擋。

  • 5 # 陶德中士

    VT-4主戰坦克炮塔後部加裝的柵欄式裝甲

    柵欄式裝甲並非什麼先進時髦的概念,二戰時期幾個坦克強國美蘇德英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方式來增加坦克的防護能力,只不過當時沒有現在這麼有規範的去製作,都是簡易自行腦洞的產物。什麼用鋼絲網或鋼條自行焊接而成。

    柵欄式裝甲重要防護是破甲彈,這種炮彈主要是依靠彈內體內部的藥罩被引爆後在高溫下形成數千度高溫的金屬射流,透過水平方面向前運動方面來破甲。專業的稱呼為空心裝藥、聚能裝藥彈,主要就是利用錐型炸彈的聚能原理。其內部的藥罩一般都用紫銅來製作,因為銅的金屬特性方面延展性非常好,還有一種金屬也具有這個特性,那就是黃金。不過誰家也沒富裕到用黃金來做藥罩的地步。

    透過一副GIF圖能看到破甲彈的毀傷工作全過程。

    破甲彈是需要比較緊密的貼近裝甲板表面然後起爆射出金屬流來擊穿裝甲,這種情況下破甲效果是最好的。柵欄式裝甲就有一個特點,不讓這個破甲彈順利的貼到裝甲板上。有了距離破甲彈的破甲威力就被大大削弱了。

    然後破甲彈的引爆過程也是柵欄式裝甲做文章的一個地方,比如RPG火箭破甲彈的彈頭採用是壓電式引信,當戰鬥部撞擊到裝甲表面時,產生了足夠的壓力,讓彈頭頂部加裝的壓電部件產生電流,而這個電流的強度則強到足以引爆彈頭內部的雷管,從而把彈頭內安裝的爆炸藥引爆,再透過爆炸的巨大熱量將紫鉛藥罩融化,並向水平的前方射出破壞裝甲。

    這個彈頭壓電式引信產生的電流是需要在彈頭靠近彈殼外壁位置的導線來傳遞電流,這時,柵欄式裝甲就能起到破壞這個導線的功能,因為裝甲條之間的間隙過不大,不足以讓火箭彈的彈頭透過,當彈頭前端較小的部位穿過間隙時,後面更大的彈體則會被攔卡住,這時裝甲條會對彈頭寬大的部位進行擠壓,從而破壞了內部導線,使其內部的雷管得不到電流的刺激就無法爆炸。

    這種情況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較的彈頭透過柵欄式裝甲的間隙狹小空間後(間隙一般為60毫米左右),導致破甲彈後部的粗大部位被卡住(RPG7使用的超口徑火箭彈最粗部位直徑為85毫米左右),這時在上下兩個片狀裝甲條的作用力下,會把彈頭的外殼也就是風帽破壞掉,被攔住後,其方向會發生劇烈變換,這個力量足以把彈頭給扭掉,破壞了彈頭內部的結構,比如把導線切斷,或是由於彈頭方向被阻,無法有效擊中裝甲表面(柵欄式裝甲與主裝甲之間有一定的空間),打不著的話當然也無法有效破壞裝甲了。這就算是成功攔了下來。下面是柵欄式裝甲的工作示意圖。

    當然,雖然柵欄式裝甲是有效的,但在實戰過程中,仍然只有50%左右的成功率並不是100%。像這種被卡住的情況也不是每一次都成功的,柵欄式裝甲更多還是提前引爆火箭彈的破甲彈頭,讓其最大的能量沒有方法有效的全部發揮,這樣自然就減輕了作用在裝甲上的破甲能力。

    對於導彈攻擊的話,更多還是要依靠裝甲的防護力及本身配備的主動防護系統。因為有些反坦克導彈是專門攻頂的。而柵欄式裝甲的防護範圍並不包括頂部。現代先進的反坦克導彈都是串聯戰鬥部,這種戰鬥部對於柵欄式裝甲來說,應對起來還是很困難的。

  • 6 # 聯合防務

    格柵裝甲的作用主要是防禦破甲彈,如反坦克火箭彈、反坦克導彈、坦克炮發射的破甲彈等。儘管這些反坦克彈藥外形不盡相同,但結構大致相同,都是採用空心裝藥戰鬥部,就是把裝藥製成圓柱體藥柱,在裝藥的端面開有一個圓錐形的空腔,並在空腔表面覆蓋一層延展性好、密度較大的金屬(通常是紫銅)藥型罩。當破甲彈打擊裝甲時,圓錐形空腔後方的圓柱形裝藥首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以8000米/秒以上的速度衝擊金屬藥型罩,並集中在圓錐頂點上。於是整個金屬藥型罩向圓錐的底部壓縮,壓強被集中在圓錐的中線上。而受到壓縮的金屬藥型罩堆集到一起,繼而由圓錐底部的中心被向外推出。由於爆轟波產生的壓強非常大(區域性壓力可達幾十萬甚至百萬個大氣壓),所以金屬是以8000~9000米/秒的速度向外直線噴出的。此時金屬雖然仍是固態的,但強大的動能使它的運動方式近似於液態。當金屬藥型罩在壓力的作用下堆集時,由於衝擊波需要推動的質量逐漸增加,單位質量得到的動能也逐漸減少,結果是最先射出的金屬速度在8000米/秒以上,而其後射出的金屬速度則逐漸下降(甚至減少至2000米/秒左右)。而由於速度的差別,使得沿中心錐孔射出的金屬形成一條方向性極強的金屬射流。這個過程,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聚能過程”。

    當金屬射流撞擊到裝甲時,強大的動能逼迫構成裝甲板的物質向四周液態流動,開啟一條通道。同時,射流最前部不斷向四周擴散,從而在穿過的裝甲板內形成一個喇叭狀的孔洞。如果金屬射流在完全被消耗掉前穿透裝甲,那麼它將挾著撞擊和穿透裝甲過程中形成的碎片高速射入車輛內部,殺傷人員及毀傷坦克裝甲車輛內部裝置。形象點說,破甲彈金屬射流穿透裝甲的方式頗似高壓水槍衝擊土牆的情景。

    破甲彈連續而密實的高速聚能金屬射流前後段的速度不同,而且在前進過程中,射流前後段的間隔也在不斷增大。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讓射流前後段分離到不斷裂的最大程度,這樣射流的長度最大,穿深也最大。所以在設計破甲彈時,應該將起爆距離(炸高)設定得正好可以在撞擊裝甲前形成連續而長度又大的金屬射流,這就要求引信在達到最佳炸高時能夠精確地“一觸即發”。在二戰時期,破甲彈採用的還是傳統機械引信,這種引信由於本身技術的限制,哪怕做得再靈敏也無法達到理想的瞬發性能,而且如果做得太靈敏了對平時的儲存和勤務操作而言還都是危險。而到了戰後,一種新型引信的出現終於解決了這個難題,這就是壓電引信,其原理是在彈體頭部裝一塊壓電陶瓷,這種陶瓷在足夠力度的撞擊下能產生一個電壓近萬伏的脈衝電流,靠脈衝電流來引爆雷管。後來人們又在破甲彈頭部裝設探杆(俗稱炸高棒)來進行控制。當炸高棒撞擊裝甲時引爆戰鬥部裝藥,這樣射流在接觸裝甲表面前開始形成,提前達到理想的長度和密度。

    瞭解了破甲彈的作用原理,那麼再來看格柵裝甲的防禦。格柵裝甲不像反應裝甲那樣提前引爆反坦克火箭彈或者反坦克導彈,而是透過精心設計格柵狀鋼條的間距,擠壓破壞破甲彈的壓電引信。破甲彈的外殼是由非常薄的鋁合金板或鋼板衝壓而成,而且內部存在較大空隙,如果頭部的壓電陶瓷受到擠壓破損失效,則無法產生脈衝電流引爆裝藥,破甲彈也就因此失效。格柵裝甲的主體結構由高強度鋼條焊接而成,鋼條之間的距離為50毫米左右,並且與坦克裝甲車輛的主裝甲有足夠的距離。由於目前反坦克火箭彈戰鬥部直徑最大處都在70毫米以上(蘇/俄製RPG-7和中國的69式火箭彈最大彈徑為85毫米),反坦克導彈的彈徑則在100毫米以上,所以當反坦克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擊中格柵裝甲的間隙時,其外殼在與高強度鋼條碰撞後會被擠壓變形,甚至完全碎裂,致使電發引信損壞失效無法引爆戰鬥部。

    不過,格柵裝甲是由很多根鋼條焊接而成,破甲彈不是每次都正好擊中格柵裝甲的空隙,如果直接命中格柵鋼條,壓電引信仍然可以正常作用,引爆戰鬥部,金屬射流還是會射向坦克裝甲車輛的主裝甲。對於VT-4這類先進的主戰坦克來說,命中格柵鋼條之後起爆形成的金屬射流不一定能夠擊穿主裝甲;但對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高機動車等輕型裝甲車輛來說,這種金屬射流射穿主裝甲還是綽綽有餘。所以,格柵裝甲並不能百分之百防禦破甲彈,對於輕裝甲車輛的防禦有效性大約在50-60%,對於主戰坦克來說防禦有效性可能更高一點。(S)

  • 7 # 灌木叢裡的蜈蚣

    柵欄卡住rpg的機率很小,大多是為了提前引爆rpg等聚能射流,削弱射流威力避免炮塔被射流燒穿。不過要是調整反射罩角度的話,柵欄也沒什麼用的。不過修改火箭戰鬥部只有武器生產國能做,但是沒人傻到去做。

  • 8 # 軍事天地

    一阻,二卡,三隔離,媽媽再也不用擔心RPG!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RPG爆我裝甲啦~)

    前面幾位朋友的回答其實很透徹了。只不過可能採用了一個比較正規的闡述方式,那我就從相對比較直白的角度來試圖講講這個問題。

    格柵裝甲作為一款從二戰末期開始出現的防禦性武器,其主要針對物件,就是類似於火箭彈這樣的金屬射流武器,現在全世界最主流的火箭彈,那就是RPG系列,而RPG系列的火箭彈,基本上的構造就是可以理解為一個大號的“穿天猴”,前面有一個製造的比較粗糙的引信,而這個引信想要引爆必須直接接觸到目標裝甲,這使得格柵裝甲存在有一定意義。

    (其實對付RPG,紙板裝甲也有一定效果,為什麼會有效果?因為彈頭沒有構成引爆的衝壓,自然就沒有辦法引爆。當然,4秒多以後RPG會有自毀引信-儘管也不怎麼靠譜,所以還是會爆,不過裝甲主體沒問題)

    個人總計的格柵裝甲其實很簡單的,首先是利用相對密集的金屬構造,“阻止”RPG火箭彈直接接觸目標裝甲,提前引爆彈頭,使得最有效的金屬射流的威力大幅度下降。而“卡”就是卡主RPG火箭彈的彈頭,RPG的飛行速度大約在100-200米/秒,實際上速度並不快,只要格柵裝甲的硬度夠大,可以卡住更軟的RPG彈頭,使得RPG火箭彈沒有辦法構成引爆條件,或者彈藥變形而變成“臭彈”。至於“隔離”這問題很容易理解,空間!製造出的空間可以當儲物槽或者存放其他並不重要的裝置。

    例如VT-4的格柵裝甲的空隙中間就放了儲物槽還有空調機!(熱帶最需要的空調機,怎麼掛?這設計確實挺聰明。就算空調被炸飛了,起碼乘員保住幾條命啊!)當然啦,還有一些漏網之魚(有人說是4成,不過戰場上的實際情況更復雜,可能漏網機率會高5成以上!)對於這類問題VT-4也有一定的設計,那就在格柵裝甲後面安置了反應裝甲啦!所以,VT-4的防禦力,那是相當好了!

  • 9 # 南國軍情

    柵欄式裝甲屬於相當有歷史的防護手段,在二戰時期空心裝藥戰鬥部出現之後,就開始出現了,大體應是在二戰中後期,德軍開始裝備鐵拳反坦克火箭後,蘇軍開始在坦克上安裝了的簡易防守裝置,其實就是現代彈簧床墊內的金屬結構弄出來,焊接到裝甲外面,當屬於一個金屬網罩。

    這屬於不規範的改裝,效率也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它確實簡易,也有大概念發揮作戰,讓反坦克火箭彈無效有效攻擊裝甲。

    防護原理也不復雜,主要利用空心裝藥戰鬥部的原理不足,主要是依靠彈內體內部的藥罩被引爆後在高溫下形成數千度高溫的金屬射流來破甲。它要求緊貼在裝甲板表面上起爆,這樣才能保證金屬流能夠擊穿裝甲。

    柵欄式裝甲的作用就是利用其火箭彈飛行速度不高,很容易被將其卡在金屬網上,這時它既便起爆,那麼戰鬥部也不會貼到裝甲板上,這樣起爆後的金屬流就被分散開了,破甲威力就被大大削弱了,從而保護坦克。

    柵欄式裝甲的有效性不是非常大,實戰過程中成功率一半就不錯了,而且它的防護相當有針對性,對其他型別的戰鬥部幾乎沒什麼效率可言,故而一直被視為一種輔助性的防禦手段,也就是說,它一直在被各國應用,但是從來沒有成為主流,卻也沒有被淘汰掉,往往會在戰場改裝之中,應用到。許多坦克往往會隨便加裝它,一般就是加裝人員包袱,工具等外掛品的框架結構,隨著變成柵欄式裝甲。

  • 10 # 冰點銳評

    圖為中國VT-4坦克

    首先,需要宣告的是,VT-4坦克的格柵裝甲並不是為PRG-7這樣的火箭炮準備的,從VT-4坦克格柵裝甲的間隔來看,起碼有50MM左右。像RPG-7這樣的40MM火箭彈很容易就可以穿過VT-4坦克的格柵裝甲,既然VT-4坦克的格柵裝甲卡不住小口徑火箭彈,那VT-4為什麼還要安裝這麼“雞肋”的格柵裝甲呢?

    圖為中國VT-4坦克

    首先,VT-4坦克炮塔後部的格柵裝甲內部襯托有積木一樣的模組化裝甲,而且在格柵裝甲和模組化裝甲之間還有空調阻擋,所以即使火箭彈穿過VT-4坦克的格柵裝甲也會被空調觸爆並且把金屬射流全部濺射到反應裝甲上。而VT-4坦克之所以沒有像美國以及西方國家一樣將格柵裝甲設計得像蜘蛛網一樣密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相對於可以被觸爆的反坦克火箭彈,反坦克導彈帶來的威脅明顯更大,為此VT4坦克把格柵裝甲條弄成了傾斜鋼條的設計來增加整體網狀的強度來直接迎擊反坦克導彈爆炸的衝擊,而且傾斜的對稱傾斜的裝甲條更有希望卡住反坦克導彈或者起到摩擦的作用用來緩衝反坦克導彈的衝擊。

    圖為中國VT-4坦克

    其二,VT-4坦克大間隔的設計也方便非常方便地勤人員對空調進行維修,避免了地面人員需要把幾十公斤重的格柵裝甲拆來拆去。在未來,中國會在VT-4坦克安裝上防禦能力更好的彈性格柵裝甲。相對於目前VT-4裝備的格柵裝甲,彈性格柵裝甲鋼絲的設計使得整體的結構重量有個很大幅度的降低,而且彈性格柵裝甲相對密集的網洞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反坦克導彈的碎片殺傷,而且相對來說,彈性格柵裝甲的生產成本更低,且可伸縮貼合車體的設計使得彈性格柵裝甲不會明顯增長坦克車體寬度,使得安裝彈性格柵裝甲的坦克更方便使用運輸機進行運輸。

  • 11 # 軍機圖

    格柵裝甲的防護原理非常簡單,就是透過格柵來減低破甲彈對車體的傷害,其主要的減傷途徑分為兩種,一種是提前引爆,透過格柵裝甲和車體之間的間距來減傷;另一種是破壞破甲彈的引信,使其無法引爆。

    先來說第一種,這種情況比較特殊,因為只有當來襲破甲彈的彈頭正好擊中不到10毫米的格柵鋼條時,格柵裝甲才能透過與車體之間的間距發揮作用,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但並非不可能發生。另外,這種方式也符合帶有自毀裝置的反坦克火箭彈的防護原則,一般格柵裝甲與車體之間有20-50釐米的間距,像毛熊那種比較粗暴的格柵裝甲安裝方式,距離大於在半米,防護效能非常好,可以大幅減弱破甲彈金屬射流的破甲能力,從而保護車內乘員的安全。

    然後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破壞來襲破甲彈的彈頭引信。這個問題其實在《戰狼2》熱映的時候已經有過一次全民大討論了,電影中吳京飾演的冷鋒扛著一個鐵絲網攔截了一枚火箭彈,當時不少人聲討吳京稱這是“侮辱觀眾智商”,但事實上這是完全可行的,坦克和裝甲車的格柵裝甲其實就是一個強化版的鐵絲網,只要能卡住來襲破甲彈的彈頭,使其內部的壓電引信無法透過高速撞擊裝甲表面實現引爆,相當於讓來襲的火箭彈變成“啞彈”,從而實現防禦目的。

    前面說到鐵絲網防火箭彈,這事兒在歷史上還真有,二戰時期格柵裝甲還沒有成形,德軍士兵發現使用沙袋、席夢思床墊的鋼絲網架在坦克周圍,形成一個類似於格柵裝甲的防護網,可以抵擋敵方的穿甲彈,效果還挺不錯,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越南戰爭中,美軍發現坦克裝甲薄弱的側面經常遭到火箭彈的襲擊,於是就在側裙和炮塔側面加裝了一些鋼製格柵,效果同樣很不錯。到後來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無處不在的RPG催生了斯崔克裝甲車的籠式格柵裝甲,並在其他裝甲車輛上得到了推廣。

    俄羅斯陸軍在車臣戰爭中也大量應用了格柵裝甲,不過做工相當俄羅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顧客的抱怨,養髮館應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