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內科張永生

    夏日炎炎,氣溫驟升,人體表面的水分蒸發量增加,含鹽分高的汗液分泌增多,導致體內水和鹽大量流失。此時,品嚐美食時順便及時補充鹽分非常重要。

    經常聽老人家說:我吃鹽多過你吃米,這通常用在教你做人時說自己經驗豐富

    然而,吃鹽的科學你真的知道嗎?

    1、吃鹽是否越少越好?

    現在人飲食倡導少油少鹽,但吃鹽也不是越少越好的。食鹽是助消化的胃液的製造原材料,還可以調節人體內水分含量恆定,並維持體內酸鹼度;同時對肌肉運動和心血管功能發揮作用。

    在某些情況下,還應該略增加食鹽的攝入,例如在當下的夏日高溫下從事勞動強度大或大運動量導致流汗過多,會使鹽分從汗液中大量流失,體內氯化鈉濃度急劇下降就出現四肢無力、淡漠無神、食慾不振的症狀,稍重者會噁心、嘔吐、血壓下降、肌肉痙攣,嚴重者昏迷甚至休克。因此,在夏日之時,每日三餐更應該注意均衡地按推薦食用量來烹製靚湯。

    2、多吃點鹽也不必多慮?

    雖然食鹽對人體這麼重要,但絕不能過量食用。古人有云:“喜鹹人必膚黑血病,多食則肺凝而變色”。現代醫學更精準地指出食用過量(包括一次性或長期超量食用)是會致病和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最常見的引起高血壓,骨質丟失,損傷胃粘膜上皮,使幽門螺旋桿菌促使胃癌變。

    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癌症、腎炎或腎功能不好的人士,更要控制食鹽低於推薦用量,低至什麼量合適則要根據病情和醫生的具體建議而定。

    3、少放鹽可保鹽不超標?

    成年人吃鹽量一般應該控制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天5克以內。要特別指出的是,這裡的吃鹽量,不僅包括直接作為調味品的食鹽,其它含鹽量高的調味食材,如腐乳、醬料、醬油、味精和雞精等的含鹽量也應該計算在內。

    4、放鹽時間可以任性?

    煮菜時放鹽的時間大有講究。不少人都知道,肉類可先放鹽調味,蔬菜類宜將近炒好時放,煲湯宜後放。

    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其實,這得從物理化學的滲透壓的原理來解釋,動植物的細胞膜是滲透膜,遇上氯化鈉就形成高滲環境,細胞膜內的水分就會流出,所以炒菜時先放鹽同炒就會出水,而肉類的細胞內含水量少,先放鹽也不會出水。例如炒菜常會勾芡,這就可以阻止肉菜細胞內的水分流失。

    5.兒童應儘量少吃鹽?

    兒童的吃鹽量可參照按公斤體重來計算。例如50公斤體重每天食5克,25公斤體重約用2.5克是安全的。以此類推。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食鹽與白糖或葡萄糖標識要清楚,不可混放。如誤將食鹽作為“糖”加入嬰兒奶粉或米糊餵食則會引起嬰兒中毒甚至死亡。

  • 2 # 西瓜太郎307

    誤區一低鈉鹽適用於所有人

    鈉元素攝入過多,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低鈉鹽用氯化鉀替代鹽中的一部分氯化鈉,從而降低人體鈉元素的攝入量。低鈉鹽雖然鈉元素減少了,但是也需要控制攝入量,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低鈉鹽,腎功能不好或在服用利尿劑的人不適合吃低鈉鹽!

    誤區二小朋友要多吃鹽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嚴格規定,孩子半歲開始加輔食,一歲前的所有輔食是不需要加鹽、味精、雞精、醬油等調味料的。因為一歲前孩子需要的鈉元素很少,奶類以及輔食中的鈉元素就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在孩子腎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時,新增過量的鹽會導致孩子無法代謝,對身體造成危害!另外,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所需要攝入的鹽量也會有一定差異。

    誤區三無碘鹽更健康

    長期攝入不到充足的碘元素,易導致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為了孩子的健康,待產的孕婦還有乳母都需要吃碘鹽,除非醫生經過醫生的診斷不需要攝入碘。沿海地區,經常吃海鮮的人同樣需要補碘,也可以經常吃些紫菜、海藻等含碘元素較多的食物。

    誤區四食鹽中的抗結劑有毒

    自然環境中,鹽會形成結塊,結塊後不利於控制鹽的使用量,容易導致攝入過多,所以在食鹽中加入抗結劑很有必要。抗結劑使用的是亞鐵氰化鈉,每公斤鹽中只能新增0.01克以下,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誤區五越貴的鹽越好

    日常生活中鹽的種類很多,價格也不相同,很多人認為越貴的鹽就會越好,專家卻不這麼認為。鹽是為了幫助食物的口感變好,補充人體所需的鈉離子和氯離子,而很貴的鹽加入的營養成分並不足以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生活中,只需要選擇正常的加碘鹽就足夠了,不必追求價格高、新增額外營養素的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年從沒用過任何的護膚品和洗面奶,如何保養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