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灑哥有氣質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一戰,這個猇亭之戰,其實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此戰以後,劉備就消停了,為啥呢?蜀國積攢多年的兵力在這一戰中都打了水漂,此戰最著名的就是陸遜火燒連營,這樣一說,可能大家對“猇亭之戰”就有更清晰的認識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重要的一次戰役,劉備為什麼沒有帶諸葛亮呢 ?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1、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其實有過關於天下大勢的分析,跟隨劉備東征西戰,折騰多年終於在蜀地立住腳跟後,諸葛亮的大方向:聯吳抗魏。現在劉備要堅持打東吳,這一點跟諸葛亮的戰略方針是不一致的,。

    2、劉備發動此次戰爭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首先我們要明白,劉備以“仁義”治天下,這次是關羽關二哥被東吳給殺掉了,自己如果不作出一番動作,有違之前立下的“仁義”這個大旗,不但如此,劉備其實打心眼裡是由統一中原的偉大夢想的,並不想僅僅偏安一隅,他心裡也覺得這是個好時機,看看有沒有機會趁機坐大,讓自己更具備問鼎的實力。

    3、這一點在筆者看來也很有可能,因為劉備建立蜀國之後,跟很多觀眾的感覺一樣,幾乎全是諸葛亮的功勞,每逢大戰都是諸葛亮運籌帷幄,時間一久蜀國甚至都以為劉備根本不會帶兵打仗,全靠諸葛亮烘托而成就的,流言傳來傳去就讓劉備很不爽,需要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而關羽被殺,此時蜀國已經小有積蓄,在劉備看來這就是自己的機會。

    4、最重要的一點是,此戰不可能傾全國之力,穩定可靠的後方非常重要,此時論才能、論可信度,非諸葛亮莫屬,既然讓諸葛亮來統籌大後方,那就不可能讓他跟著去去前線了。

    至於當年曹操有沒有請過諸葛亮出山,只能說,正史中沒有記載。這樣回答,您滿意嗎?

  • 2 # 海鏡清

    因為諸葛亮在劉備在世時一直擔任的是蕭何的角色——搞後勤,而不是張良、陳平的角色——出謀劃策。

    諸葛亮第一次為劉備出謀劃策,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劉表病逝,曹操大軍南下荊楚,聽到曹操南下的訊息,劉琮遣使投降。諸葛亮勸說劉備攻打劉琮,可趁機佔領荊州,劉備心裡肯定是覺得諸葛亮政治上太嫩,這不是敗壞自己的名聲,授人以柄嗎?(當時劉備沒多少軍隊,唯一有力的武器就是美名)

    諸葛亮第二次出謀劃策,是兵敗當陽後,諸葛亮說:“如今態勢緊急,我請求親赴江東求救於孫權。”這次外交行動很成功,但最多也就給劉備一個印象,諸葛亮有蘇秦張儀之辯才,但蘇秦張儀會打仗嗎?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荊州南部,“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顯然是把他當蕭何使用。後來進攻益州,也沒有帶諸葛亮,而是帶了龐統,顯然龐統才是劉備心目中的張良。

    後來諸葛亮入蜀,也是主管行政、後勤和司法。“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諸葛亮佐備治蜀,頗尚嚴峻”。龐統雖死,劉備以法正為謀主,諸葛亮還是蕭何。

    劉備稱帝后,諸葛亮為丞相,這也註定了諸葛亮不可能跟隨劉備東征,哪有皇帝親征,丞相跟著一塊去的道理?

    管仲,樂毅,諸葛亮的兩大偶像

    劉邦曾經說過:“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大家看諸葛亮在劉備生前做的工作,不是和蕭何一模一樣嗎?諸葛亮年輕時自比齊國名相管仲和燕國名將樂毅,說明他認為自己有出將入相的本領,但劉備只用其相才,只是劉備死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才得以展現出來,這不能不說是劉備的眼光有問題啊。

  • 3 # 愛歷史的傻狗

    所有反對劉備伐吳並且敢於提出來的人在這次戰爭中都沒有直接參戰。

    《三國志·趙雲傳》: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趙雲在提出反對伐吳之後也被劉備留在後方,讓其“督江州”。

    《三國志·卷四十三·蜀書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及稱尊號,將東伐吳,權諫曰:“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當寇,陛下宜為後鎮。”先主不從,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先主自在江南。

    黃權並不反對伐吳,而是說劉備不該親自伐吳,於是劉備命他當鎮北將軍防備曹丕進攻,從頭到尾沒有參與對吳的戰爭……

    諸葛亮與上述二人不同,因為諸葛亮真正強悍的在於內政而非打仗,所以劉備讓諸葛亮留在後方是為了調兵運糧,做起後勤保障的事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銷售工作的如何運用微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