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願的泥菩

    歷史上把敵人轉化為朋友並加以重用的,應該說沒有,因為地位決定了其不可能成為朋友。

    收服並重用,這種事情很多很多的,尤其是在打天的過程當中。

    就說西漢時期的,劉邦收了韓信。韓信本來是在項羽手底下當兵的,結果嫌給的職位低,跑了,被蕭何給舉薦給劉邦,雖然被輕視了一次,不過重用之後的戰績,歷史上記錄的清清楚楚;

    再說東漢末年,曹操收服並重用的了張遼(不僅僅是曹操重用,曹丕時期也很重視),結果,張遼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其官位一路上升,尤其是其在對戰東吳方面,孫權背叛曹魏之後,抱病的張遼到前線達前線,還是擊敗了孫權,基本上就相當於孫權的魔咒了。張遼死後諡曰剛侯,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再說說唐朝李世民,除了魏徵之外,李世民很多手下都是一路收服過來的,秦瓊、程咬金、牛進達等人,原先瓦崗寨,後來跟著王世充了,再後來投奔的李世民。尉遲恭,參加劉武周起義,攻陷了唐多個城池,並且抓了一批唐朝的官員,被李世民收服之後,獲得重用,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還有很多這種例子。

  • 2 # 本昌談歷史

    歷史上敵人轉化為朋友的名人事例,除了齊桓公與管仲,李世民和魏徵之外還有很多,這裡僅舉兩個:

    1·廉頗和藺相如

    戰國時候,趙國有個門客叫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他走上仕途之後,和將軍廉頗同朝為官。

    過了不久,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在澠池相會上,因為趙王身邊有勇猛善戰的廉頗和舌戰群雄的藺相如,才免受屈辱。回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官位高過了廉頗將軍。對此,廉頗很不服氣,認為自己勇謀雙全,為保衛趙國立了汗馬功勞,是第一大功臣。他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從此,廉頗把藺相如視為政敵,便隔三差五的找茬羞辱他,藺相如便處處迴避廉頗,以免發生衝突。結果還是不期而遇,一天藺相如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讓他無路可走,最後藺相如只好回府。廉頗得意的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認為自己的主人軟弱,怕與廉頗結怨後受到連累,就紛紛提出要回家。

    藺相如笑著問門客:“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因為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二,孟嘗君釋冤

    戰國時候,孟嘗君是齊宣王時候的宰相。孟嘗君雖然身為相國,但他平易近人,與下屬關係處的很融洽,彼此如同知己朋友一般。

    後來,孟嘗君被罷免宰相官職,削官為民,舉家從齊都遷到封地薛居住。和孟嘗君同朝為官的朋友,對他開始躲避不及,恐怕受到牽連,有的甚至以怨報德,說孟嘗君的壞話,落井下石。孟嘗君對這些人恨之入骨,就把他們的名字以及他們所作所為記在本本上,等找機會秋後算賬。

    再後來,孟嘗君又恢復了宰相職位,在返回臨淄城這天,他的朋友譚拾子問孟嘗君說:“你官復原職後,打算怎麼處置你怨恨的人?”孟嘗君說:準備把他們都殺了嗎!”並拿出了竹簡上記得500人黑名單。

    譚拾子搖搖頭說:“君如富貴,就會有人爭先恐後地來靠攏;君如貧賤,那些人就爭著離去了,這是社會上的常情常理。讓我拿市場來打個比喻:早晨市場上人很擁擠,晚上市場上人就空虛,這並不是人們早晨喜歡市場,晚上就厭惡市場.只是因為早晨市場上有人們所需要的東西,所以大家都奔赴那裡。晚上市場沒有東西了,所以大家都離開那裡,希望您不要怨恨他們。”

    於是孟嘗君就從木簡上全部劃去了五百個他所怨恨的姓名.不再提起這件事了。

    故事講到這裡。懂得了“削牒釋怨”的道理,對有權有勢之時,家中朋友門庭若市,一旦無權無勢,往日的“好友”都敬而遠之的現象,也就覺得再正常不過了。

    人與人和國與國一樣,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在利益面前能互相利用就是朋友,反之,就是仇人。

    這正是:朋友是朋(有),“有”則朋,沒“有”則不朋。

    親戚是親“齊”,“齊”則親,不“齊”則不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網友說在《封神演義》劇裡,土行孫跟小娥可以說得上是棋逢對手,你覺得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