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郝小仙呀

    詩詞的起承轉合,在格律詩中經常見到,而且也常常在鑑賞中談及。但是對詞來說,好像就很少說這個話題了。起承轉合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起”是起因,文章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結果是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後面人們又將起承轉合運用到文章裡了,可以說起承轉合可以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寫作手法。這樣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了起承轉合的具體含意,在詞中也能找到不少的例子。

    起猶如頭臉,最是要緊。清代詞評家沈祥龍說:“詩重發端,惟詞亦然,長調尤重。有單起之調,貴突兀籠罩,如東坡大江東去是。有對起之調,貴從容豆類整煉,如少遊山抹微雲,天粘衰草是”(論詞隨筆)。起常用的方式有:1、以景起,這種最為常見;2、以情起,開門見山,直抒胸臆;3、以事起,先敘事,再就事生髮議論;4、以問起,先提出問題,直接抓住讀者,讓讀者一起進行思索,然後再作回答。

    結與起句一樣也非常要緊,往往是全篇的點睛之筆。結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駿馬一樣,收束有力,又能發人深思,留有餘味,所以詞人們在結句上也特別下功夫,或以景結,或以情結,或以問結。對於結,前人有著精闢地論述,沈祥龍對詞的結句創作作了十分精當的總結:“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結有數法,或拍合,或宕開,或醒明本旨,或轉出別意,或就眼前指點,或於題外借形,不外白石《詩說》所云辭意俱盡,辭盡意不盡,意盡辭不盡三者而已。”在其表達方式上,也有多種形式:1、拍合。即與起句呼應;2、宕開。即跳出之前詞所構築的框架,給人以高遠、眼界為之一寬地感受;3、點醒。點醒是指點明詞旨。前面所說均未道破題意,在此結句上點破,讓人有幡然醒悟地感覺。4、翻出。在結上突然道出與前截然不同的感受,形成巨大在落差,給人以強烈震撼。

    承在詞中作承接、或展開起句之用,以此來鋪排事情的過程。承在詞中最無常法,表現的形式很多,多以時空、邏輯關係為線索,叫做順,反之為逆,統稱為順逆。多重時空交錯的結構,叫“錯綜”。就順來說,可以有:1、先昔後今;2、從內到外;3、由景及情;4、前因後果。就逆來說,則有:1、先今後昔;2、從外到內;3、由情及景;4、前果後因。就錯綜而言,就是將其順逆所說的關係跳躍交錯,極盡吞吐曲折、抑揚頓挫之變化,這種形式最難掌握,非大家不可為。

    轉在詞中對結果作轉折之用,以便表達情感的跌宕起伏,也無定法。詞跟詩最大的區別是,詞的中長調可以分為幾段(片、闕和疊),而每段既是詞中的一部分,各自又有相對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只是在內容上各有所側重,就像小說的章回一樣,因此在每個段落裡也可運用起承轉合之方法,這也是在詞中很少談及起承轉合之根本原因。對於轉,必須結合過片來說。過片,是詞特有的章法,須做到“過片不可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張炎《詞源》),承上接下是總要求,一般來說,上下片分別吟詠情景、今昔、內外、來去、晝夜、虛實等不同內容,但上下兩片要接得緊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為上。沈義父《樂府指迷》說:“若才高者方能發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賙濟《介存齋論詞》說換頭:“或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皆須令讀者耳目振動,方成佳制。”這都是前輩對過片做法的精彩描述。從以上論述來看,過片根據不從的場合,可以用作上片承、轉和下片的起。過片的具體做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幾種: 1、上下緊相連,換頭筆斷意不斷。2、上下不相連,換頭另起一端。3、上下相對比,換頭是過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流行什麼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