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廣訊
-
2 # 冬青裡的駱駝草
在生產資料已經非常充實,生產力水平已經非常高,社會上各種消費資源也非常豐富繁盛的今天,種地永遠不能致富這個觀點我是很贊同的。
種地為什麼永遠不能致富呢?眾所周知農業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它的產品可以左右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所以種地所產出的農業物資,就會在市場流通的過程中,價格永遠會被國家嚴格的控制,絕對不可能讓它突破人類生存的底線。
因此農業生產不管它的生產力水平發展到那一步,它原始投入的價值與市場營銷的價值都存在著反比,也就是說農業生產的投入永遠大於農業生產所產出的收入,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不爭的事實。
就拿現在農業生產力現代化水平已經高度發達的美國和日本來講,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才僅僅只是佔全部勞動力的2-3%左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依靠政府財政上的高額投入和高額補貼,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也是很難以為繼的,去年中美貿易戰中美國豆農的慘狀大家總不會忘記吧?
-
3 # 科學興農
如今農村農業經濟效益薄弱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我想對於種地的農民而言,大家都是感同身受,比如說南方種植一畝的油菜,剔除勞動力,化肥農藥投資、種子一年下來幾乎不賺錢,而北方種植一畝小麥可能略微好點,一季下來一畝地可能能夠賺到400塊錢,辛勞七八個月,畝效益才這麼點,於是大家都覺得這樣的種植土地是賺不到錢的,種地也不可能致富,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美國農民所耕種的土地規模非常的大,一個農民耕種幾十畝、上百畝的土地都是稀鬆平常的事,農業普遍採用機械化,省卻中間的勞動力,依託規模化經營取得規模化經濟效益,這就是美國的農業經營方式,而中國的農民都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這樣的農業經濟是非常的薄弱的,本身經營的總面積就不大,這也就導致總收入偏低了。
那麼中國農民種地就不能致富了嗎?透過上面的介紹也能夠看出來,就是規劃化經營才行,比如說一畝地500元的年經濟效益,那麼如果農民能夠經營200畝耕地的話,一年兩季的總效益就可以達到10萬元了。這樣的規模如果種植經濟作物的話,那麼畝收入更是可以實現千元的效益,年收入更是可以實現20萬甚至更高的經濟效益。怎麼能說種地不可能致富呢?
總的來說,如今農村的耕種效益偏低,不過要能夠種植致富,那麼也只能規模化種植,如今中國已經開始加速土地流轉,這樣的話也從政策上得到了保證,如果真的離不開農村那麼就規模化經營,而如果能夠外出打工的話,或許這樣賺錢可能更加的輕鬆一點。
回覆列表
對於這種說法,不能夠認同,起碼有點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大家知道有句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把地種好了,照樣能致富。實事求是講,在目前糧食價格低迷的情況下,種地的收入確實打了折扣,題主的這種想法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就拿我們本地來講吧,村裡人種玉米,租1畝地至少450元,再加上種子、化肥、農藥、播種、收割、人工等全部下來,又得400、500塊,全部下來就得900塊錢,1畝地產1300斤玉米,一斤0.82元,能賣1066元,種一畝地只能賺166元,加上30元補貼,也就200元不到。一家種100多畝地,也就能賺個2、3萬塊錢。那麼如何才能提高種地的經濟效益、真正的種地也能致富呢?現在看,沒什麼好辦法,除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麥以外,其他的作物種起來風險也是蠻大的,弄不好沒人要就得賠錢。如果還是種植這幾種作物,就得想辦法:一個是可以“以多取勝”,用規模經營來賺取更多的利潤。如果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可以儘可能多的流轉村民的耕地,集中連片種植,這樣可以從三個方面增加收入:一是在購置生產資料時可以省一筆,如果種個700、800畝地,甚至上千畝地,購買的化肥、農藥、種子等生產物資,由於量大,在價格上肯定會有一定優惠,可以節省一部分錢。二是由於規模種植,機械作業效率、作業成本會降低,生產水平會提升,如果再應用一些先進的技術,即可以降低耕作成本,也可以提高產量。三是賣糧時價格會提高一點,由於糧食多,幾百噸、上千噸的糧食,經銷商寧可一斤多出幾分錢也願意收購。從上面的分析看,透過規模經營是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的,如果種植800畝地,一畝地收益250元,也會有20萬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