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lven艾文
-
2 # 乙丙丁6
圍魏救趙大概就是兵法中說的攻敵所必救,聲東擊西一類作戰策略吧。
我這個人對兵法不太瞭解,只能粗淺的說說我的看法。
現代戰爭,尤其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我軍多次採取近似於圍魏救趙的戰法運用,如攻城打援和攻城阻援都是類似於圍魏救趙。
當年魏國軍隊打擊趙國時,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為將來救趙國,原本打算直奔趙國,這樣齊趙兩國可以合擊魏軍。
這個時候,孫臏提出不能到趙國,說齊國的軍隊一旦跟魏軍交戰,趙國乘機退讓的話,齊軍就不得不陷入與魏軍拼命的境地。這樣一來,趙國是沒事了,齊國就被動了。
孫臏就給田忌出了個非常厲害的主意,讓田忌帶兵直奔魏國國都大梁,此時大梁空虛,正符合兵法避實而擊虛,出其不意,攻敵所不戒。確切地說是攻敵所必救,讓魏軍回魏國自救,自然就解了趙國之危。
結果孫臏還設計好明攻城暗打援的策略,讓魏國的將領龐涓栽了大跟頭。
-
3 # 八弓塬
三十六計是根據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和戰鬥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套用兵之計,在中外戰爭史上具有很強的實戰性和影響力。透過這些計策,可以看到中國古代軍事家的超凡智慧。"圍魏救趙"就是三十六計之一。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派人趕到齊國請求發兵。齊國派大將田忌、軍師孫臏,帶領8萬人馬救急。軍師孫臏獻了一計:我們(齊國)不直接參與兩國戰場,而是攻向魏國都城大梁,魏軍就會放棄趙國而趕回來防守本國,那我們就可以在半路設伏襲擊對方。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意見,佈置好兵力後開始攻擊大梁,果然,魏軍將領龐涓就急急忙忙率領部隊趕回,沒想到,又在桂陵途中遭遇齊軍的伏擊!這一戰,魏軍大敗,趙國順利解除了危困。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
-
4 # 牛頭村村哥
圍魏救趙——避實擊虛妙制敵
【原文】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譯文】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敵人而後再打。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後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計謀解讀
在戰爭中,當一個戰略要塞遭遇到強大敵人的圍攻,危在旦夕之時,該如何去進行解救呢?如何利用智慧的謀略,避免與強大的敵人正面交鋒,卻能夠將危機化於無形呢?答案不言自明:圍魏救趙。該計謀可以說是三十六計中最精彩的智謀之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它是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看似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衝突,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制勝的神奇效果。經典案例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領軍隊解救趙國。孫臏認為魏軍主力集中在趙國,內部必定空虛,於是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戰役採用的是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包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不斷交戰,趙國軍事實力十分弱小,而魏國也同樣疲憊不堪。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但是,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準備直接把軍隊帶到邯鄲。但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因此,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如果帶兵向魏國(今河南開封)都城大梁猛插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魏國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後來果然如同孫臏所言,魏國匆忙回兵,齊國軍隊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設下埋伏,魏軍大敗,而趙國被圍的險情自然迎刃而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古為今用
無論在戰場還是在商場,甚至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以低成本小代價的投入,得到高收益高回報。而“圍魏救趙”就是能夠起到這樣效果的一種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成功運用“圍魏救趙”這一計謀,則需要運用逆向思考的方式。
回覆列表
站在企業競爭講,當你的公司某個產品線面對同行一條產品線的競爭時,並且對方打起了價格戰,勢在把你的市場份額拿下,這時候你調整你的另一條產品線策略去PK對手的另一條產品先,讓對手不得不把資源、資金轉移單另一產品線的競爭。這就是“圍魏救趙”的一種應用。
本質上“圍魏救趙”是一種,不與敵人正面對抗的競爭策略。特別適合同緯度競爭敵強我弱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