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我努學社
-
2 # 2122754
張仲景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稱為醫聖的
張仲景地位是隨著臨床醫學的進步而不斷被提高的
基本上就是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除我之外,沒有別的神
經方本質上說的是方理和藥理
但對於病理實際上因為缺乏豐富的經驗,對於真正的辯證,經方講的並不多。但是能夠組方的話,萬病不出傷寒的範圍。這是後人對醫學最高的評價。
這和西醫在思想上有絕對的不同。西醫認為病是絕對的,治病的藥則分有效率,中醫則認為藥性是絕對不變的,但每個人的疾病卻是多種病機組成的,治療效果並不是藥物的問題,而是藥物搭配的問題,不是藥不好,是藥的搭配不好,也就是方不好,也就是醫生對具體病的病機的本質的認知和把握的問題
-
3 # 大路xyxy88900
張仲景的確開創了一個時代 開創了一個讓醫學倒退的時代 開創了一個捨本逐末的時代 開創了一個讓後人背方子就能成醫生的時代 中醫的核心是陰陽平衡 血氣生髮 百脈暢通 張仲景60來歲就掛了 說明他沒明白心主神明和陰為陽母的陰是什麼意思 真正懂中醫的人日常生活十分注重固本培元 基本都很少生病 更不容易早死 按《傷寒論》的經方治病與現在西藥無本質區別 都是頭痛治頭 治標不治本 副作用還不見得小 當西藥出現了 更方便 更精準 更容易掌握 中醫們自然一敗塗地 於是說現在的藥不行 或者搬年代久遠的人給自己壓陣 真正懂中醫油鹽醬醋茶菸酒都能入藥 哪會依賴藥和方子 陰陽五行是古代的科學和哲學 所以中醫理論用了陰陽五行的知識來陳述 現代人學中醫必須要用現在的知識去理解和思考 中醫理論很多都是物理知識 比如陰成形 陽化氣用現在的知識解讀就是溫度低物質成形 溫度高物質氣化 如果用來辨症 成形的病都是因為該處有寒淤積聚 沒有成形的病則是陰藏不足引起 中藥方子實質就是一個減法治療 大部分都透過損陰損陽讓身體達到弱平衡來消除症狀 看著病好了 身體素質下一臺階
回覆列表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時期南陽人,正史無傳,唯從典籍中隻字片語中瞭解到他的基本資訊:《傷寒論》卷首題語“漢長沙太守南陽張機仲景述 ”以及序文所署“長沙太守南陽張機仲景”。他著作的《傷寒雜病論》被譽為“群方之祖”。
(張仲景)
張仲景早年師從同郡張伯祖學習醫術,後舉孝廉,當上了長沙太守。東漢末期瘟疫頻發,從桓帝到獻帝,足足爆發了有二十三次瘟疫,南方的瘟疫受災程度遠在北方之上。張仲景也因此“感往昔之淪喪,傷橫沃之莫救”,不問功名,一心撲在醫術上,博採眾方,行醫救濟百姓。死後百姓為他造墓立碑,稱之為“醫中之聖”。
他最出名的事蹟是診王仲宣。王粲字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二十多歲的時候與張仲景結識,張仲景說他身染疾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給他開了方子,含服五食湯可以免除病災。王粲不聽,三天之後張仲景問他藥喝了沒,他說喝了。張仲景又說:“看你的面色不像是服過藥的,你為何那麼不愛惜自己的性命?”說完之後,王粲依舊不信,不遵囑咐。二十年後張仲景的診斷果然應驗了,王粲先是眉落,又過了一百八十七天,命歸黃土。此事後人引用頗多。
(南陽張仲景醫聖祠)
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名震中外,流傳千古,開中國辨證論治之先河,對中國臨床醫學有著高瞻遠矚的劃時代指導作用。同時這本醫書結合陰陽五行、六經八綱,體現了中醫學天人相應、臟腑相關的獨特科學認知體系。張仲景之“聖”除開著作的醫學價值外,其本身濟世活人的中醫之“聖”的生命依託和珍惜價值也足以令人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傷寒雜病論)
直至今天的醫學界,中醫能夠得以佔據一席之地,也多虧了先賢的代代傳承,曾經的很多藥方現在依舊延用,且治病效果顯著。小柴胡湯就是當今用的最多的開鬱結、治鬱證的經典名方,首創於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是治少陽病的主方,以辛開苦降、補虛瀉實為宗旨達到燮理少陽,調和樞機之目的。又比如用桂枝治情志疾患,治抑鬱情志用小量桂枝,治狂躁情志便要加大藥量等,以用藥規律解釋方證,體現張仲景對藥性瞭解之精確,醫術之高超。
參考文獻:
1、張仲景文化及其價值[J].環球中醫藥.2012(09).ISSN:1674-1749
2、古籍載張仲景事蹟與《張仲景傳》的輯成[J].唐都學刊.2016(02).ISSN:1001-0300
3、張仲景小柴胡湯臨床應用發微[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3(01).ISSN:1673-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