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孟子無疑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他那些富有哲理性,富有論辯性的觀點也時刻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根據他的言談整理而成的《孟子》一書,不僅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同時也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導航!

    前段時間從圖書館借了本由楊伯峻先生主編的《孟子譯註》下,細讀之後確實是受益匪淺。尤其是《孟子·告子上》中,孟子關於人性的一些論點更是深深觸動了我。

    在孟子看來人性本善,就如同水從高處往下流一樣。人沒有不善的,正如同水沒有不往下流的一樣。但要是被改變了它的一些外部條件,水也是可以倒流的,也是可以引向高處的,但這並不是水的本性。人也是一樣,人之所以會做壞事,並不是他的本性發生了變化,只是因為外部條件發生了變化,才驅使他發生了變化。

    他始終堅信,人天生的資質是帶有一些好的優點的,因此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也。”在他看來,這些人性中所應有的美好品質,每個人都是有的,而且是生來便帶有的。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是因為人們對於這些美好品質的挖掘程度,或者對此的心態不同導致的。所以他又指出,“‘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有些人想法設法去求取,去挖掘這些東西所以他擁有了這些美好品質,而有些人則懶於求取,所以便失去了這些美好品質。同時他指出,在挖掘開發這些優秀品質時,我們還必須得順從它的固有規律,不能盲目的去開發挖掘,不然可能會失敗。

    孟子在堅信人天生的資質中帶有一些好的優點的同時他也指出,對於某些正在走入歧途或者將要走入歧途的人,我們不應放棄,不應反覆的消滅。正如如今的荒山,原先可能是茂林,之所以現在成了荒山,只是因為人類沒有節制的砍伐,光砍伐也許它還不至於成為荒山,因為幼苗還在生長,新生力量還在出現,雨水Sunny還在滋潤著它,但後來人類又把羊群趕到了林中,幼苗被羊群啃食光了,沒有新生的力量,茂林也就成了徹底的荒山。假如當初人類知道適可而止,知道給茂林一定生長的空間,也許茂林依舊還是茂林。人也是一樣的,當他犯了錯後,他會思考自己的過錯,重新發現尋找自己的良心,但人們似乎不願給他這個空間與時間。人們選擇了放棄他,消滅他,當然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那人也會徹底放棄良心,成為一座“荒山”。如果人們多多給予他時間與空間,去滋潤他,那他可能如今也會成為一座人性的“茂林”。

    在我看來,正如孟子所言,人本性應該是善的。因為對於一個小生命來說,他哪有什麼邪門歪道的想法,他哪懂得什麼叫惡。相反他的出生,往往應該帶有人性中最純,最美好的東西。人之所以會在後期生長過程中發生巨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外部環境影響與自身自制能力差有關。雖然在哲學上講,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根本因素,但我認為可能外因對事物的發展影響更大,尤其是人性的形成過程中。當一個人犯了錯後,從人自身來說,他會認真去反思自己的過錯。但周圍人往往不會真正給他這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口頭上應承,背地裡議論,這一成為大眾對有錯之人的普遍看法。當這些議論傳到當事人耳朵中,他又會如何想。對於一個人來說,公眾的認可度是相當重要的,當某一個人失去了公眾的認可度,無疑對他來說是一種不小的打擊。當他得不到公眾的認可度,他也看不到改過自新的希望。看不到希望,索性在絕望中徹底變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悅的能力怎麼樣?在湖人打球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