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劍聽雨
-
2 # 先秦史
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一位偉大的君主,也是戰國時期趙國最偉大的君主。他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使趙國軍事實力大增,一躍而為當時的第二強國,僅次於秦國。他吞併中山,北擊婁煩、林胡,闢雲中,大大的擴張了趙國的領土。趙武靈王是軍事領域的天才,也正是這種獨到的天賦,讓他對軍事有無可比擬的熱衷。為了能夠專心於軍事改革和開疆闢土,他甚至欣然放棄君主的地位,自稱“主父”。他在位時期,已經制定滅秦的計劃,為此還專門扮作下人到秦國面見秦王,瞭解秦國風土人情、國家實力。
趙武靈王的悲劇和他的壯舉一樣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他早年立長子章為太子,太子章也不負靈王的期待,表現也非常好。但是後來趙武靈王寵信吳娃,居然出人意料的把太子章廢了,改立吳娃的兒子何為太子,即後來的趙惠文王。這就為趙武靈王后來的悲劇埋下伏筆。後來趙武靈王覺得對不起先太子章,居然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把趙章封到代地做代王,後雖然因大臣勸阻未果,但是楚靈王這一系列的動作,也助長了趙章奪位的氣焰。後來,趙武靈王和趙章以及趙惠文王何在沙丘選墓址。他們各自住一行宮,趙章抓住機會,想要除掉趙惠文王,然後逼迫趙武靈王自己上位。結果趙章失敗,被趕到趙武靈王行宮求救,趙武靈王居然收留了他,但是最終無法阻止李兌等人的捕殺行為,趙章被殺。後李兌等人害怕趙武靈王怪罪,盡把趙武靈王困在宮中三個月之久,最後活活餓死。這就是歷史有名的沙丘宮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本可以創造更多的豐功偉績,不料英年早逝,落得和齊桓公一樣的下場。
-
3 # 三拳歷史雜談
首先他很疼愛他次子趙何的母親吳娃,可惜吳娃早逝,而趙何又像極了他的母親,所以身為一個好男人、好父親,他選擇了立趙何為太子。
其次他準備孤身前往秦國打探情報,雖然他文韜武略,有很足的把握能平安歸來,但一個國君的命可不是鬧著玩的,他讓位於太子也是他自己留的一條後路吧。
可惜啊,如果趙武靈王不是壯年讓位的話,估計能在十年內統一天下,趙國統一的中國必定比秦國統一的中國強大百倍,而且還是騎兵部隊,恐怕會擴張到歐洲去。
感覺歷史上這種不明不白的事很多,比如說南朝宋的劉義隆,當了30年皇帝,而且還算是比較有作為,能力也算是不錯。晚年也被他兒子幹了,看東漢末年和唐末的幾次宮廷政變,就跟過家家似的,讓人讀起來很詫異。
-
4 # 歷史春秋網
趙王靈王名叫趙雍,其雄才大略,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滅中山,敗林胡、樓煩,修築趙長城,一度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趙王靈王的父親是趙肅侯,從趙武靈王開始稱王。
但趙王靈王的失敗,敗在了廢長立幼,最後企圖奪回權力,造成兄弟、父子內亂的悲劇上。趙國也從此為之衰落。
趙武靈王先寵韓氏,生公子章,立為太子;後娶吳娃,生公子何。趙武靈王非常寵愛吳娃,但吳娃未提過任何要求,臨終提出立公子何為繼承人的要求,趙武靈王答應了。於是廢長立幼,提前禪讓給公孫何,自己稱為主父。趙武靈王的設想,是對於兒子扶上馬,送一程。同時,公子章無辜被廢,趙武靈王又覺對不起大兒子,想封公子章為代王,讓趙國雙王並立。但這樣的做法,顯然違反了政治規律。
公子章與公子何爭位,在趙武靈王所居住的沙丘展開一場血戰,公子何早有準備,派兵殺了公子章及其部下。並圍住了主父宮。趙武靈王想與兒子決一死戰,但圍住主父宮的人無人敢擔弒殺主父的罪名,故圍而不戰。趙王靈王不得出,不得戰,被圍在主父宮內三個月,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活活餓死。壯年讓位的趙雍竟然得了這樣一個下場,是他沒有料到的。始稱沙丘之變。
後來秦始皇到過這個地方,李斯、趙高、胡亥在秦始皇死後密不發喪,賜死公子扶蘇與蒙恬,史稱沙丘之謀。看來沙丘這個地方,是個不祥之地,耍陰謀詭計的地方。
回覆列表
如果要在戰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選一位最有魅力的君主,趙武靈王絕對可以入位前三。正是這位雄才大略,魄力非凡的君主讓沉悶的戰國後期變得精彩紛呈。但這位偉大的君主為何會選擇提前退位?以及最後的下場如何我們結合趙武靈王的平生性格可以來分析下。
趙武靈王繼位之初,趙國國力羸弱,列強環伺。據歷史學家錢穆先生介紹,此時的趙國國力僅勝戰國七雄的燕國,略次於南韓。趙武靈王就是在這樣風雨飄搖的背景下繼承國君之位。但這位銳意進取的新國君並沒有退縮。他調整戰略,勤於外交,頻繁與各國交往。試圖利用外交手段改變趙國的處境。但弱國就是弱國,雖然趙武靈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但並未改變趙國的根本,對外戰爭中趙國屢遭打擊。甚至連中山國這個二流國家也敢打趙國的主意。
趙武靈王在頻繁的打擊中明白了,必須要從中原混戰的泥潭中抽身,改而攻略北方的戎狄。北方的中山國及樓煩林胡國力弱小,打擊他們中原國家不會反感。主意既定,趙武靈王將戰略重心從南方移到北方,併為了方便攻略北地,還在國內頒佈了胡服騎射令,這個看似簡單的策略徹底改變了趙國。
很快,趙武靈王完成了所有既定的戰略,吞併中山,破林胡,滅婁煩。趙國軍力突飛猛進。很快成為了一方強國。但這些功業對於趙武靈王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還有更大的雄心,滅秦。趙武靈王曾親自考察過秦趙的邊境,還設想過攻秦的戰略,甚至扮成使者入咸陽與秦王面對面交談。這些都透露出了趙武靈王有滅秦的雄心。
接下來趙武靈王為了全身心的投入到滅秦的戰略中,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退位。這對於正值壯年的君王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對於趙武靈王來說,並沒有什麼大不了,雖然趙武靈王退位了,但實權還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且趙武靈王與大多數君王來說有很大不一樣,他不貪念虛名。早在五國相王之時就表現出來了,連中山國,宋國這樣的二流國家也抵擋不住稱王的誘惑,趙武靈王卻果斷卸下了王的稱號。稱王不過是他外交的手段,在國內他還是自稱為候。還有一點不同的是不管趙國大小戰事,趙武靈王必做到事必親躬,每場戰爭都由自己親自指揮,其冒險精神也是其他君主所不具備的。這對於趙國內部無疑是一個隱患。因此,趙武靈王果斷的選擇了退位。
趙武靈王的壯年退位並沒有什麼錯,錯就錯在他太過於感情用事。本來儲君之位是長子公子章的,但趙武靈王因為寵愛一個妃子吳娃,而吳娃又因病早逝,趙武靈王曾經答應了立吳娃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於是廢了公子章改立公子何,但又覺的虧欠了公子章。便把代地封給了公子章,但這顯然不能平復公子章的怨氣。公子章發誓要奪回屬於他的一切。
內亂終於爆發,趙章發動政變,企圖殺死趙何,但被趙何提前知道,趙章失敗逃往趙武靈王的宮殿沙丘宮。趙何為了自己能坐穩這個位置,不得不殺趙章,又害怕趙武靈王怪罪。將這位趙國的前君主,自己的親生父親死死的圍在沙丘宮,三個月後,趙武靈王餓死於沙丘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