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應該都知道唐玄宗天寶十五年,發生了安史之亂,李亨被李隆基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征討叛賊,第二年,李亨在靈武倉促即位,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不是很多,那麼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帝王呢?
1
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李亨屬於沒當皇帝前,心懷萬丈豪情的牛人。然而,當了之後所做的事兒,卻看出:李亨還不如他爹唐玄宗李隆基呢。

    (1)肅宗皇帝的歷史功績:空有滅“安史之亂”之功,實際上卻是“安史之亂”擴大化、長久化的第一罪人。更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政”的直接責任人。李隆基、李亨、李豫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最大責任人

    天寶十五載(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來到靈武后便舉行登基儀式,迅速改元至德元年。一般來說,新皇帝改元都是到第二年農曆初一。可見,肅宗在六月十四日暗中支援馬嵬坡兵變前後已經準備登基了。

    對於這一點,我覺得沒必要同情李隆基。李隆基已經失去大部分的人心,剩下支持者就是受了玄宗幾十年寵信的官員,以及腐儒。在李隆基重用李林甫為相18年、娶了兒媳婦並獨寵下,大唐已經被他搞得“高度畸形”。李隆基日後的被人稱為“可憐的生活”也是咎由自取。

    (2)李亨重用宦官導致日後宦官當政、安史之亂拖延時間太長卻是不爭的事實

    李亨登基後不到半年的至德二年(757年)的正月初一或初五,安祿山被宦官李豬兒所殺,這時,李泌建議迅速攻打,但是李亨竟然沒有同意。可以說,這次時機丟失,讓安史之亂時間長久化

    更為嚴重的是,李亨因為“安史之亂”以及自己取得帝位的方式不怎麼光明正大,受到一定程度的輿論批評。因此,一方面對武將嚴防死守權力過大;一方面對文臣也用宦官監視。針對文臣他採用宦官李輔國制衡;針對武將採用魚朝恩制衡。

    在二人地禍害下,唐朝的政治清明度並沒有提升,反而更加糟糕。李隆基始終成為“心腹大患”,因此,李輔國又成為監視、擠壓唐玄宗的人。

    在軍事上最可惜的就是“相州城大敗”。

    乾元二年(759年)李光弼、郭子儀、王思禮等九大節度使、馬步兵六十多萬人慘敗,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戰死於軍中。可以說,這次戰敗,無論是李光弼還是郭子儀或是九大節度使中任何一人指揮的話,此戰都不會如此失敗。

    此戰,魚朝恩幾乎把大好局勢葬送。

    本來“安史之亂”,李隆基如果重用哥舒翰、封常清、高仙芝等任何一個人,就完全不用出逃。

    結果,李隆基瞎指揮、受人蠱惑,瞎指揮、亂指揮,導致三人兩人被殺、一人被擒。

    本來官軍在張巡等中低層將領的奮力激戰下,在叛軍最兇猛的時刻保住了江南糧道,給官軍贏得了喘息時間、聚集時間。而且在李郭等人指揮下前景大好。就是因為,李亨懼怕武將權力過大,而重用宦官,這才導致“安史之亂”再次被延長。

    也就是說,李亨只是在名義上“消滅暗示叛軍”的統帥,實際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2 # 丹頂鶴的丹丹

    別的不說,唐肅宗李亨很大程度上,延遲了安史之亂的成功平定,激化了藩鎮割據。

    睢陽保衛戰,中國古代最慘烈的守城戰之一,是唐玄宗、唐肅宗父子政治鬥爭的產物。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公元755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聯合周邊少數民族,發兵15萬,舉起反唐大旗,拉開了歷時七年有餘的安史之亂的序幕。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發兵攻打河南。

    然而,這時候唐玄宗南下四川,太子李亨卻北上靈武稱帝,成為後來的唐肅宗,父子兩位皇帝間的明爭暗鬥持續了將近一年,直到唐肅宗最終收復長安,二帝還都,才標誌著肅宗派系的完全勝出。

    這期間,唐朝中央政權任命了多達七位河南節度使,這七任節度使中,前期四人來自唐玄宗派系,後期三人來自唐肅宗派系。安史大軍攻打河南時,雖然大敵當前,歷任河南節度使的首要任務卻是在兩位皇帝之間站隊,最終在抗敵中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地方將領張巡、許遠領導的睢陽城保衛戰。

    “睢陽陷虜日,外絕救兵來。亂世忠臣死,時清明主哀。”

    睢陽城位於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唐朝時為河南的門戶,一旦失守,叛軍就能大舉南下。睢陽保衛戰中,張巡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之下,以幾千人對抗十幾萬叛軍達十個月之久,卻遲遲沒有援兵。據說缺糧之時,戰馬、老鼠吃完了,張巡殺死愛妾,分於士兵,含淚食之。

    最終睢陽失守,張巡等人遇害。睢陽城破三日後,當時的河南節度使張鎬才率軍趕到,重新奪回睢陽。

    可以說,在李亨忙著和唐玄宗爭權奪利之時,張巡、許遠以自己和一城軍民性命,牽制了安史叛軍十幾萬人,保住了富庶的南方讓唐王朝有了足夠的時間和財力完成戰略反攻,讓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又延續了一百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遊戲的時候進副本讀條很慢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