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學laughing哥
-
2 # 急救醫生賈大成
無所謂好壞,要看傷情是否需要,要看是否預防和控制創面感染,除去膿液和分泌物、促進傷口癒合。如果傷口感染了,膿液或滲液較多,天天換藥也是有必要的。
如果是普通感染的傷口,分泌物也不多,肉芽上皮生長良好,可以隔一兩天換一次藥。如果天天換藥,容易因揭開紗布時的撕拉、牽扯而刺激傷口,連續刺激反倒不易癒合。
其他的情況有:
較大較深的創口,填塞的溼紗布條要每天換一到兩次,必要時更換溼透的外層敷料,不必每次做創口內換藥;
對外科手術切口,即一期縫合的無菌傷口,如無特殊反應,3至5天后第一次換藥。
嚴重感染或置引流的傷口及瘻等,應根據引流量的多少決定換藥的次數。
菸捲式引流傷口,換藥每日一到兩次,並在術後12~24小時轉動引流管,並適時拔除引流。
橡皮管引流傷口兩到三天換藥,引流3~7天更換或拔除。
傷口換藥也要注意衛生,換藥前半小時內不要掃地,避免室內塵土飛揚;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讓患者採取舒適的臥位或坐位,利於暴露創口,冬天應注意保暖。
換藥時要是比較疼,可口服鎮痛片,燒傷患者換藥提前半小時用鎮痛藥。
-
3 # 林竹蕭蕭
換藥這個詞語其實容易給人們帶來一些誤解,以為大夫們在換藥過程中會給病人的傷口用什麼靈丹妙藥,以促進傷口癒合。其實不然,換藥並不用藥,換藥的一個很重要目的就在於檢查傷口長得如何。用醫學術語來說,就是檢查傷口癒合情況。
為什麼要檢查呢?病人們可能認為把病灶都切除了,怎麼可能傷口長不上呢?
說實話在學醫的時候我其實也有著類似的想法。但真正進入臨床工作之後才發現儘管手術技術發展了幾百年,但咱們對於如何解決傷口癒合的問題還真是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而手術之後傷口的癒合真不是百分百都能長上的。
如果手術時間很長,或者病人基礎病多吃著好多藥物,或者傷口區域的汙染比較重的話,術後傷口出現問題的機率還是很高的。醫生就需要透過術後換藥來儘快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解決方案。
如果傷口真的出了問題,一些病人就得每天換藥。這時候總有家屬或病人會問我:“大夫,咱們能不能自己家裡換藥啊,成天來醫院換多麻煩啊?”
我的答案總是很明確:“不行。換藥確實不必非來大醫院,家旁邊找個社群醫院換藥就可以了,但一定要讓大夫換藥。萬不能自己來。”
別以為這是我嚇唬人,換藥這個看似簡單的操作卻涵蓋了幾乎外科最重要的精髓:無菌觀念。所有的操作貫徹著無菌觀念,才能在一個並非無菌的環境中創造出一個傷口周圍相對無菌的區域。
如果需要在患者床邊換藥的話,大夫往往會拉上床邊的簾子,讓病人家屬和其他無關人員暫時離開房間。有些家屬很配合,因為他們知道醫患要共同協作;有些家屬主動要求離開,因為他們看到傷口就犯頭暈;有些家屬則不理解——我們自己家人的傷口看看還不行麼?
真不行。原因還是因為需要在一個並不是絕對乾淨的環境中創造一個相對無菌的區域。我試著問過一些患者,讓他們猜測我換藥過程中哪些東西是無菌的,哪些地方是無菌的。幾乎沒人能夠正確地回答。因此這項工作還是交給醫務工作者吧。
那既然換藥這麼要緊,是不是每個病人出院後換藥都需要來大醫院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雖然換藥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是很難做到位,但對於接受過醫學訓練的專業醫務人員而言卻是最基礎的操作。
以我工作的醫院為例,為了方便群眾,門診換藥號雖然沒限制,隨到隨掛,但因為掛號的人實在太多了,很多病人需要等好幾個小時才能真正換上藥。但周邊不遠的社群醫院幾乎就是隨到隨換。
其實很多患者只要體驗過一兩次大醫院換藥之後便能自己自覺地前往周邊社群醫院享受舒適安靜的醫療服務。
-
4 # 點點麻辣吐槽
1,首先要明白,傷口換藥的目的是什麼。傷口換藥是為了止血,殺菌的
2,如果沒有細菌感染,不必每天換藥
3,如果傷口結疤,不需要換藥,任何藥物都不如身體自愈。
回覆列表
一,首先要明白換藥的目的
1.創面感染,滲液多的,需及時更換創面敷料
2.換藥過程同時觀察傷口癒合情況,清除壞死組織或引流,促進傷口的癒合
二,臨床一般換藥次數
對於一期縫合的切口,一般術後第1天,術後2到3天換藥1次,直至拆線。
對於創面相對乾淨,分泌物較少,肉芽生長良好的,一般隔日換藥1次,待創面乾淨,可2到3天換藥1次。
對於創傷感染嚴重,分泌物多的,一般每日換藥1次或多次,直至創面乾淨恢復常規換藥。
因此,換藥操作要根據病人切口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所以,換藥次數多寡沒有好不好,有利於病人傷口癒合,儘早康復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