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平助學

    微信群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微信群的變味,折射的就是當下社會某些人價值觀偏差。家長拍孩子老師馬屁的現象一直就有。比如家長在路上遇見老師老遠就開始“馬屁式”地打招呼套近乎,在家長會上家長對老師的吹捧等。而隨著qq群微信群的出現,家長們拍起老師的馬屁來也更方便了,以前不好說出口的肉麻詞語,也可以隨手發出去。在QQ群微信群拍老師馬屁還有個特點,就是家長們的馬屁往往成集中爆發式,別人拍了,自己不拍好像就會得罪老師似的。

    但明明大家都煩,為啥有些家長還要點贊,甚至據說讓沒點讚的家長“壓力山大”,不得不跟上?說到底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在學校,都希望老師能照顧好,所以不錯過任何一個討好老師的機會。而別人討好了,自己更不敢落下,因此才有人說家長群變成“名利場”,變成“馬屁群”。

  • 2 # 寒石冷月

    題主確實提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很多老師建立的家長群裡確實有這種現象,即平時大家都很少說話,只有老師們偶爾會發一些通知,或者針對一些事項發起話題,家長們才會紛紛露面迴應,這是為什麼呢?

    一、家長群本身就是一個家校聯絡群,不是大家平時閒聊的場所。

    由於家長群性質比較特殊,老師們平時工作又忙,沒有更多時間在群裡和家長們聊天。而家長們也不願意在家長群裡過多交流,目的是防止增加老師的負擔。因為家長們都清楚,只要群裡有人說話,老師們就得百忙之中抽空去看群裡資訊。別看冷清,其實大家都心照不宣,彼此很默契。但如果家長們有什麼事需要向老師問詢,老師會及時關注的。家長們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共性,老師在群裡回覆,大家一目瞭然都清楚了。

    二、家長們都心有忌諱,不敢在家長群裡隨心所欲什麼話題都聊。

    對家長群而言,看似是一個家校聯絡群,更是一個見證家長素質的小空間場合。每個家長在群裡說什麼話,從字裡行間中就能透出家長的修養和素質。為了不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很多家長採取少說話的原則,避免表達不當引起家長們的議論,或者擔心自己說的不好,容易引起老師的不快,既而對自己孩子也會另眼相待。其實大家這些想法都可以理想,心有忌諱是好事,至少能夠自我約束。

    三、家長群的管理和多年前有所不同,現在是誰建群誰負責。

    以往微信還不流行時,家長群一般都是用QQ為主,現在多用微信建立家長群。微信群有一個特點,就是人多嘴雜,很多除家校聯絡的話題之外,都不適合在那裡閒聊。尤其是那些愛在微信群隨便發商品宣傳與推廣的小廣告,隨著《電商法》出臺後,沒有人敢隨意在班級群裡發,防止被踢出去。而老師們也會在建群初制定群規則,家長都知道如何去遵守群規則,以避免違反規則被請出群去。

    結束語:老師建的家長群裡清靜點是好事,至少可以少引發不必要的矛盾,既讓家長不用花過多時間去關注群裡沒用的資訊,同時也讓老師們省心。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學校開始採用新型的家校聯絡方式,如阿里的釘釘,就和微信群不太一樣,更方便家長們和老師的聯絡。

  • 3 # 張副校長

    2、在家長群中發亂七八糟訊息的人常有:有發不健康圖片的,有微商發烏七八糟的廣告,有攀比炫耀看人低的……

    4、班主任在班級中釋出一條通知之後,群裡黑壓壓的一大片人都在回覆“收到”,在眾多家長瘋狂討好老師、拍馬屁式情況下,甚至連班主任自己都不曉得發了啥通知,其他家長要看班主任發的資訊,須爬好高一段“樓”……

    5、一言不合就互懟。有些是因學生私下有矛盾,家長就在群裡互懟,影響了家長之間的團結。班主任根本不好插話,完全失去了建群的初衷。

    6、網上還曾出現過“釣魚群”,某些用心不良的家長,故發紅包給老師下套,讓老師後怕。

  • 4 # 慢行漫語

    我覺得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比較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有些群是老師為了某一個活動,或者解決某一個問題而創立的,當活動做完了,或者問題解決後,這個群就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老師不會去維護,自然就會變得死氣沉沉,不如早些解散。

    第二,有些班級群也比較冷清,原因是老師只是在裡面發一些通知啊等公式化的內容,家長就回復一個“收到”。除此以外再無互動,建群的老師沒有積極的發一些內容或者素材在群裡,引起家長的興趣,或者回復的慾望,那麼自然越來越冷清。

    第三,群裡的老師太過於專權,每當家長回覆不同的意見,或者有和老師不同想法的聲音出現時,老師就立刻否定,打壓。久而久之,家長就再也不會在群裡發表自己的想法,也不會積極的迴應老師。

    第四,建群的時候,拉了校長啊,年級組長等學校領導在裡面。導致老師不敢隨意表達自己想法,家長說話也有顧慮,怕自己講錯話,這種情況下就自然少了很多互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與健康,永遠比你的工作重要”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