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啟元伊始
-
2 # 傾一生
不會的,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李自成,而在於明朝統治階級本身。
第一,明朝後期的皇帝都墮於朝政,只顧自己玩樂享受。
第二,因此導致的明朝嚴重的宦官專權和黨爭。黨爭導致明朝內鬥嚴重,損耗國家力量,動搖國家根基。
第三,官場腐敗。明中後期,貪官橫行,暴吏無數,他們媚上欺下,貪得無厭,殘暴至極,搞得民不聊生,最後導致李自成等人的。
第四,可以說是“天災人禍”,崇禎時期,北旱南澇,天災嚴重,農田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十室九空,而朝廷不聞不問,甚至變本加厲的盤剝,這是導致起義的導火線。
第五,關外的清兵牽制了大明的力量,使得明朝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國內民變。
因此,即使滿足了李自成的要求,也只不過多了一個搜刮民財的官僚,並不能解決大明所面對的內憂外患,也阻止不了大明走向敗亡。
-
3 # 縱橫屮古今
崇禎皇帝勵精圖治,臨死時候說出諸臣誤我,也深刻反應出當時的時局不是他能左右的,大臣們富可敵國,但就是不願意支援朝廷,導致潰敗,遺憾千古,時局已經不可逆,天下大勢浩浩湯湯。
-
4 # 軼事淺談
不會。
就算崇禎帝接受了李自成的議和,大明朝也只不過是苟延殘喘。大明當時國運已盡,已經不可能再堅持多久了。
退一萬步說,如果崇禎皇帝接受了李自成的議和,大明朝可能會得到暫時的苟延殘喘。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
第一,如若李自成接受了朝廷的詔安,對於李自成自己來說,前途已經定了,但是對於他手下的大順軍來說,這根本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試想一下,哪朝哪代,造反失敗的人有所善終?想一想水滸108將,跟著宋江一起接受朝廷詔安,有幾個落得了好下場?所以,就算李自成自己願意接受詔安,大順軍以及李自成手下的大將們也不會放棄這個打敗明朝的機會,為自己的富貴拼一把,而且,大順軍根本就是一群土匪武裝,沒有信仰和民族意識,這一點從他們一路起義只顧燒殺搶掠就可以看出來了。所以,說到底,招安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第二,此時的大明,君臣早已不是一條心,李自成帶領大順軍進攻北京時,崇禎帝下令官員捐贈餉銀,用於吳三桂帶領安寧鐵騎回京救急,居然只湊出來百萬白銀,而當大順軍攻破北京城,將官員嚴刑拷打之下,居然得到千萬白銀。試想,都到了國家生死存亡之時,官員們都只顧自己,不顧國家大義,大明豈有不亡之理?
第三,當時的大明內憂外患,清軍早已對中原虎視眈眈,皇太極,多爾袞等雄心壯志,立志奪取中原,因此,就算大明能暫時的苟延殘喘,也不過是滅亡的時間稍微往後一點點。
-
5 # 興安雜談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複雜的,有天災,有人禍,李自成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即便崇禎接受了李自成的條件,想借此翻盤,也是不可能的。
1、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翻開崇禎那幾年的歷史,你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陝西大旱”的字樣,天災造成流民遍地,國家無力賑災,流民就變成了流寇,流寇成為了明朝的催命符。
2、朝廷腐敗黨爭四起。明朝末年,官員腐敗現象已經非常嚴重,賑災的糧銀能夠發到災民手中十無其一,大多被各級官員中飽私囊。大臣們都忙著搞黨爭,也不像以前都是魏忠賢這樣的大腕帶頭,是個狗屁小官都敢拉山頭,根本沒人幹活。
3、內憂外患兵戈不斷。西北民軍屢剿不滅,民軍雖是烏合之眾,但數量龐大,東北後金軍屢犯關內,後金人少但戰力極強,這就使明朝長期處於雙線作戰,連年用兵耗盡了明朝的國力,甚至連響銀都無法按時發放,沒錢誰還給你幹活?
4、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崇禎是一個勤奮的皇帝,也很想成為中興之主,但他接手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而且他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眼高手低,空有理想沒有手段,自然難以成事。
5、經濟問題動搖國本。明朝滅亡是一個世界性的經濟案例,大概意思是說貨幣的總量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速度,我看過一次,沒看懂,所以就沒記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看看,肯定比我說的明白。
6、農民軍不是清軍的對手。即便招安成功,用李自成的民軍去打清軍,也沒有勝算。清軍戰力極強,明朝官軍都不是對手,民軍更完蛋。而且清軍後來入關後,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回覆列表
對於這個問題,幾百年來眾說紛紜,其實按照事物發展規律來說,大明王朝已經走到了盡頭,李自成也不是真心來降,他也是走投無路或者說他也是權宜之計才投降,等朝廷給他們錢糧等安置之物看到朝廷風雨飄搖了還會個他致命一擊,李自成的性格與崇禎的性格決定他們的行事,一個是“賊”,賊性不改,他也知道投降朝廷被收編沒有好下場,崇禎做事大家都知道,對人不放心,行事手段又不高明。所以不可能再為大明王朝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