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鹿鳴琴社
-
2 # 說八卦
出現過坐骨神經痛的人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是感受,真是坐立難安,而這種症狀也會出現在20多歲人身上,一般多發於40歲左右,在20-60歲之前是高發階段,因此很多人都飽受坐骨神經痛的困擾,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些瑜伽體式能夠幫助你很好的緩解。
緩解坐骨神經痛的瑜伽體式
1.棍杖式
這個體式很簡單,雙腿伸直坐於墊子上,將臀部兩側多餘的脂肪用手撥開,讓坐骨坐實地板,腳尖回勾,腹部內收,吸氣,脊柱向上延展,雙肩下沉,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保持自然呼吸。
2.蝗蟲式變體
俯臥於墊子上,手臂向頭部方向伸直。
呼氣,背部發力,手臂、雙腿同時抬離地面,腹部撐地,保持自然順暢的呼吸。
雙腿抬高繃腳背,雙腿開合交替。
重複5次,做3組。
3.半輪式
仰臥於墊子上,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
彎曲雙腿,雙腳分開相互平行平放在地板上,與髖同寬。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吸氣,拱起背部,將髖部與腹部向上升起。舒適而平穩地呼吸。保持自然呼吸。
4.蛇式
俯臥於墊子上,雙手放胸部兩側,吸氣,背部發力,雙手撐地,上半身向上,感覺是把脊柱一節一節向後彎曲,用腹肌力量而不是用臂力。
肚臍與腹部著地,眼望前方,呼氣,雙臂伸直,背部繼續往後彎曲,頭部儘量後仰,腹部仍然貼地,眼望上方。
雙手手肘相對,避免超伸,雙肩下沉,臀部肌肉夾緊。
保持自然呼吸。
5.仰臥腿上提
仰臥於墊子上,屈左膝蓋,將瑜伽帶套在左腳掌上,雙手拉瑜伽帶向下,左腿伸直向上,形成對抗的力量,保持5組自然呼吸,身體回正,反方向練習。
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長的神經,左右兩側各有一根。坐骨神經痛是由於坐骨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所導致。坐骨神經造成的疼痛通常會從腰部到大腿後方向腿部延伸。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包括腿部的灼熱刺痛感,會造成站立和坐立困難,腿部甚至和腳趾麻木無力。坐骨神經痛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
症狀以疼痛為主,位置由腰骶部經臀部向下肢放散,呈放射性、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活動時加重,彎腰、咳嗽、噴嚏時疼痛加劇(典型者)。
人體在行走時最重要的運動肌群就是髖關節外旋肌,髖關節外旋肌主要是用來控制身體轉換方向、變換重心。髖關節的主要功能是負重,將軀體的重量緩衝到下肢,同時能做相當範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旋運動,且有吸收、減輕震盪的功能。
對於久坐的人來說,髖關節外旋肌群硬化了就會壓迫到坐骨神經,很有可能會產生難以忍受的坐骨神經痛。
梨狀肌附著於側面至大腿股骨, 位置大概是平時褲子的後方口袋處。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在行走時控制下肢(離地時外旋)及骨盆(著地時內旋)。
因為坐骨神經本身會穿越(85%)或經過梨狀肌(因人而異),因此梨狀肌本身如果受到拉傷、擠壓、痙攣緊繃時,便會磨擦及拉扯坐骨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等症狀, 而被稱為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
造成梨狀肌症候群的可能性有: 肌肉受外力撞擊如跌坐於地、坐姿時於後方口袋皮夾壓迫所導致、球類運動突然急停或扭轉骨盆或下肢之動作造成肌肉拉傷。另外不良的站姿、坐姿(翹腳)、行走姿勢都可能造成骨盆移位慢性形成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常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 而引起的坐骨神經痛, 患者因此接受椎板切除手術,不論在臨床或醫療浪費成了醫療運作上最大的問題。
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為坐骨神經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單側者居多,可常和肌纖維炎同時發生。繼發性為坐骨神經走行的鄰近組織病變,產生機械性刺激、壓迫或粘連所引起的疼痛,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黃韌帶肥厚、脊椎滑脫、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脊椎裂、腰椎結核、馬尾神經瘤、梨狀肌綜合徵、臀部注射藥物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檢測是否為坐骨神經痛:
推薦瑜伽體式:
注意:髖骨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