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還得從王陽明遇見理學大師婁諒說起。公元1489年,王陽明攜新婚媳婦從南昌返回浙江,其中途經上饒的時候,聽說理學大師婁諒在上饒講學。當即棄船登岸,丟下老婆在船上,去找婁諒請教去了。這不是王陽明第一次丟下老婆,就新婚夜那天,他還曾丟下老婆和一個道士聊了一整夜,讓老婆獨守空閨等了一夜。所謂洞房昨夜停紅燭,她老婆新婚夜就對著紅燭“停”了一整晚。這次又來了,難怪據野史記載王陽明的老婆一直對他比較冷淡。
我們在說王陽明從小立志要成為聖人,曾說出人生第一等事就是做聖人,所以這情愛之事,對於他來說不過微末小事耳。這次得遇婁諒。婁諒也不擺譜,很有大師風範,單獨接見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青年,和他聊了起來。王陽明垂手請教“怎麼樣才可以成為聖人”。婁諒用很確定的語氣告訴王陽明“聖人必可學而至”。王陽明一聽高興壞了“我就是一個很努力學習的人,我要為萬世開太平,我每天都在研讀兵法,這是不是就是成聖之路”。婁諒聽了後,搖了搖腦袋“大錯特錯,你這叫外王之路,而內聖才能外王,你不能做到內聖,外王都是虛的”王陽明接著請教“那怎麼樣才能內聖?”這個時候的王陽明是激動的,他瞪大了雙眼,想要得到成為內聖的道路。婁諒也瞪大了雙眼,只說了四個字,這四個字是朱夫子的名言,即儒家成為內聖的方法“格物致知”。婁諒的這番話讓王陽明恍然大悟。
位於江西上饒的婁諒故居
王陽明回到老家後,立刻收起了青少年時的精靈鬼怪。開始研習程朱理學,反思自己從南昌回來的收穫。說起來命運也是非常的奇妙。王陽明後來平寧王朱宸濠之亂。寧王就是在南昌,而寧王妃就是婁諒的女兒。命運早早的就把他們交織在了一起,這又是另一碼事了。說回這頭,有一天,王陽明和他一個姓錢的同學一起討論理學的成聖之道。王陽明說“既然朱夫子說成聖要格物致知,那我們就來格物吧”。既然要格物,就得找個物來格。格什麼呢。王陽明家最多的就是竹子,從那爺爺號竹軒公就知道,他家就是竹子窩。然後這位錢同學自告奮勇,說我先來。一頭扎進竹林裡頭,坐在一根竹子面前,瞪大眼睛死死的盯著竹子,鍥而不捨的看了三天之後,這位錢同學實在熬不住了,眼前一黑就栽倒在竹林裡頭。後來他對王陽明說“我是不行了,看來這聖人的辦法我這一般人是學不了了,你繼續”。王陽明瞥他一眼,想成為聖人怎麼能這麼沒有恆心呢。王陽明攢著一股勁,也坐竹林裡頭去了。這一坐就是整整七天。把所有的精氣神都花在了眼前的竹子上。最後體力透支殆盡,出現幻覺,氣血攻心,吐了口血就暈了過去。這就是著名的陽明格竹。
這次格竹之後,可以說王陽明就落下病根了,後來身體也一直不好,也無法支撐他再來這一場格物了。並且,還使得王陽明反思,我格了七天七夜都格不出什麼道理出來,看來這條路我走不通。得另外找條路。
王陽明
為什麼王陽明格竹格吐血啥也沒格出來了,就在同時代,大概是一百年後,西方有一個年輕人,帶著兩個鐵球上了一個斜塔扔了下來。這個人就是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王陽明是格竹,伽利略是格球。為什麼伽利略就成功格出了道理,而王陽明卻只能格到吐血呢?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當時的中國文人,格物致知只講究觀察,卻不動手去操作,往往是為了自己創造出來的知識而反過來影響自己觀察的結果。而伽利略是怎麼做的,他講究做實驗。這也是現代科學中經典的實驗科學主義,就是毛澤東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道理不是光看就能懂得,需要去剖析,在各種環境中嘗試。然後王陽明雖然因時代環境所限,沒能走通格物致知這條路,卻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這就是影響了之後幾百年儒家發展的心學。
這件事還得從王陽明遇見理學大師婁諒說起。公元1489年,王陽明攜新婚媳婦從南昌返回浙江,其中途經上饒的時候,聽說理學大師婁諒在上饒講學。當即棄船登岸,丟下老婆在船上,去找婁諒請教去了。這不是王陽明第一次丟下老婆,就新婚夜那天,他還曾丟下老婆和一個道士聊了一整夜,讓老婆獨守空閨等了一夜。所謂洞房昨夜停紅燭,她老婆新婚夜就對著紅燭“停”了一整晚。這次又來了,難怪據野史記載王陽明的老婆一直對他比較冷淡。
我們在說王陽明從小立志要成為聖人,曾說出人生第一等事就是做聖人,所以這情愛之事,對於他來說不過微末小事耳。這次得遇婁諒。婁諒也不擺譜,很有大師風範,單獨接見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青年,和他聊了起來。王陽明垂手請教“怎麼樣才可以成為聖人”。婁諒用很確定的語氣告訴王陽明“聖人必可學而至”。王陽明一聽高興壞了“我就是一個很努力學習的人,我要為萬世開太平,我每天都在研讀兵法,這是不是就是成聖之路”。婁諒聽了後,搖了搖腦袋“大錯特錯,你這叫外王之路,而內聖才能外王,你不能做到內聖,外王都是虛的”王陽明接著請教“那怎麼樣才能內聖?”這個時候的王陽明是激動的,他瞪大了雙眼,想要得到成為內聖的道路。婁諒也瞪大了雙眼,只說了四個字,這四個字是朱夫子的名言,即儒家成為內聖的方法“格物致知”。婁諒的這番話讓王陽明恍然大悟。
位於江西上饒的婁諒故居
王陽明回到老家後,立刻收起了青少年時的精靈鬼怪。開始研習程朱理學,反思自己從南昌回來的收穫。說起來命運也是非常的奇妙。王陽明後來平寧王朱宸濠之亂。寧王就是在南昌,而寧王妃就是婁諒的女兒。命運早早的就把他們交織在了一起,這又是另一碼事了。說回這頭,有一天,王陽明和他一個姓錢的同學一起討論理學的成聖之道。王陽明說“既然朱夫子說成聖要格物致知,那我們就來格物吧”。既然要格物,就得找個物來格。格什麼呢。王陽明家最多的就是竹子,從那爺爺號竹軒公就知道,他家就是竹子窩。然後這位錢同學自告奮勇,說我先來。一頭扎進竹林裡頭,坐在一根竹子面前,瞪大眼睛死死的盯著竹子,鍥而不捨的看了三天之後,這位錢同學實在熬不住了,眼前一黑就栽倒在竹林裡頭。後來他對王陽明說“我是不行了,看來這聖人的辦法我這一般人是學不了了,你繼續”。王陽明瞥他一眼,想成為聖人怎麼能這麼沒有恆心呢。王陽明攢著一股勁,也坐竹林裡頭去了。這一坐就是整整七天。把所有的精氣神都花在了眼前的竹子上。最後體力透支殆盡,出現幻覺,氣血攻心,吐了口血就暈了過去。這就是著名的陽明格竹。
這次格竹之後,可以說王陽明就落下病根了,後來身體也一直不好,也無法支撐他再來這一場格物了。並且,還使得王陽明反思,我格了七天七夜都格不出什麼道理出來,看來這條路我走不通。得另外找條路。
王陽明
為什麼王陽明格竹格吐血啥也沒格出來了,就在同時代,大概是一百年後,西方有一個年輕人,帶著兩個鐵球上了一個斜塔扔了下來。這個人就是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王陽明是格竹,伽利略是格球。為什麼伽利略就成功格出了道理,而王陽明卻只能格到吐血呢?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當時的中國文人,格物致知只講究觀察,卻不動手去操作,往往是為了自己創造出來的知識而反過來影響自己觀察的結果。而伽利略是怎麼做的,他講究做實驗。這也是現代科學中經典的實驗科學主義,就是毛澤東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道理不是光看就能懂得,需要去剖析,在各種環境中嘗試。然後王陽明雖然因時代環境所限,沒能走通格物致知這條路,卻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這就是影響了之後幾百年儒家發展的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