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拿耗子小能手

    這與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有關,中國的木工工藝至今冠絕全世界。其實,紫禁城的很多房屋並不是完全採用木質結構,很多也是用磚砌成的,古代匠人考慮到防火,很多木製結構都是不露出來的,這是從源頭上防火,另外,紫禁城內還有308口水缸,用於取水防火,而且進故宮看過的人可以知道,紫禁城的長廊兩邊都是牆,也可以作為防火勢擴大之用,清代的故宮,更是配置了大量激筒,這種激筒利用活塞原理,可以將水射向火焰,達到滅火目的。

  • 2 # 南壯二哥

    我喜歡讀歷史書,也曾讀過許多有關於木質結構建築的歷史書。關於這方面,雖然我不能說是個大家。那也有些瞭解。在我個人看來。紫禁城用木材建成,其實是跟歷史的環境和當時的審美以及時下的建造技術有關。因為紫禁城是修建在明朝初年,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鋼筋混凝土。但就當時的技術來看,直到現在這種技術,依然有不易超越之處。

    一、中國的木質結構建築,有長遠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著無數代人的智慧結晶,它結合古人風水五行八卦等玄學文化,形成了我們獨特的建築藝術的審美。九梁十八棟就是一個有名的建築方式。

    二、使用木質結構,主要是侷限在當時的建造手段。就拿鐵質為例。雖然當時已有冶鐵技術,但當時的技術不足以形成一個龐大的量產產業鏈。對鐵的使用方面也侷限於冷兵器的製造,以及日常使用於廚房的廚刀,用於耕種的犁頭鋤鍬,用於砍伐收穫的斧頭柴刀鐮刀,以及用於工匠製作的錘斧錛鑿鉅等一些生活工具。並沒有能形成一種單一鐵質結構的建築。易腐蝕易生鏽是鐵質的至命缺點,再因為當時除了鉚接也沒有其他結實牢靠而且效率極高的焊接技術。僅靠當時僅有的資源與建造工具,建造起來就相對費勁。相比於鐵質,木質結構就更容易建造,用斧用錛用刨就可以對木頭進行修形塑形,用鑿用鉅用鑽就可以修榫開卯,還可以進行雕花鏤刻。用榫卯結構修建造而成的房屋,只要用上好木材,並保養維護得當,不僅結實耐用,還能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抗震作用。

    三、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認為在1848年才發明。紫禁城是明初在元朝大都的基礎上建起來的。那時離鋼筋混凝土的出現還早幾百年。雖然當時有磚石粘合法,但更適用於守備城牆長城之類的建築,所用的粘合劑製作的時間和材料成本在當時看來是相當的高。木質結構用一個榫卯結構,無膠無釘就可結實牢靠。但磚石粘合劑,配方中少不了糯米和樹脂這些不是輕易就地方取材的物質。尤其是糯米的成份比例很高,試想一下,當時沒有袁隆平,所吃的五穀雜糧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上的,還時不時鬧饑荒,鬧貪腐。用上這大量糯米,不知截了多少人的入口之食。木質結構在當時是比較合理的建造方法。

    當然,木質結構也存在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這個問題還常常防不勝防。那就是走水失火。有道是有備無患。走水失火,最重要的是預防。當時可沒有現在的那麼多防火手段,卻還因“一時疏乎”等問題,造成財物損失,失去人命。就更別說當時的防火條件了,沒有佈滿全城的消防管道,也沒有每家每戶都有的滅火器這樣消防器材。他們常用來滅火的辦法就是提水救火,效率低效果差,也沒有進行專業的救火訓練,危及救火人的生命。再有也就土蓋法,拍樹技法,還有周星馳式的腳踩法。就連紫禁城這樣的皇家宮殿,也不過只有長年放滿水的很多個大缸,冬天怕結冰就用火在缸下不停的燒,以防不時之需。這樣已經算是當時的最高規格了。

    那麼時至今日,我們該怎麼去預防這些損財要命的火災隱患呢?對此,我還特地向做消防員的專業人士請教。跟他們學了一點平時生活中防火知識。

    要知道怎麼防,就得先知道火災的起因。幾百年前的起火源頭,多為用火不慎、人為放火、(天火)雷電引燃以及易燃物放置不當而引發自燃這幾個。而現在起火源除了這幾個外,還有增加了化工易燃物,燃氣洩漏,超負荷用電,菸頭亂扔等各種不規範操作作業。

    知道起因,才能做好預防。用水滅火,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辦法。但有不少東西起火,是不能用水來滅火的。像漏電起火,就不能直用水撲滅,否則,火沒撲滅,又來個觸電身亡最好的辦法是先切斷電源。還有像乙炔這樣的化學物質也不能用水來滅,乙炔和水會發生髮光發熱的反應,火只會越來越大。這種原因也就只用其他乾粉或者泡沫的滅火辦法。總之,因物制宜。

    當然,最好的滅火辦法是預防,化工生產要作業要操作規範,易燃易爆品要隔離存放,溫度適宜,嚴禁明火;使用燃氣要注意房間通風;線路要規範接裝,切勿超負荷使用等。如果預防不當,火災一旦發生,再想補救,為時已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櫃機變頻好還是定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