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講究科學餵養,最核心的還是文明教育。那孩子不聽話時,你如何做?
10
回覆列表
  • 1 # 心中有佛誰奈我何

    感謝邀請。個人從不贊同無辜或小事就打孩子,也不贊同有惡不罰。儘量要以德服人,更要注重身教。孩子是樹,要家長外鬆內緊的關注,要細心觀察其言行是否在度中。儘量使其在(理,禮)中自由成長。但長歪了,就要敲打敲打,分叉了,就要修剪修剪。孩子和老婆一樣。可痛,可愛。但不可慣。歡喜接收批評指教

  • 2 # 小楊養娃

    我家兩個娃,講一件小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前一段時間,我每天記錄他們倆當天的表現,大寶10歲,記錄當天起床後的學習情況;小寶4歲,記錄生活點滴;隨便記錄一下自己有沒有對著孩子們發火。

    前幾天都很好,雖然有可能做的不是全部滿分,至少也80以上了。我每天就把他們的不足記下來。

    那天晚上,我看小寶不好好吃飯,我開始好言相勸,說了一大堆不吃飯會餓肚子,會不長個,會不聰明.....扒拉扒拉說的我嘴都疼了,他也不配合。然後我就開始恐嚇他,說不好好吃飯就告訴他們班小朋友和老師,讓他們都知道小寶不好好吃飯,說我下次不給他做好吃的,不讓他吃自己喜歡的零食......他還是無動於衷。

    我氣的不行,這個時候想起了我的記錄本,我說我要給你記下來,想不到小寶搶在我前面說:“我要記錄媽媽做的不好,訓我了,嚇唬我了,還讓我去站著,還想打我.....”

    聽著他的話,我猛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我記錄錯了,我應該記錄好的那一方面。於是我隨口說:“我要記錄小寶做的好的地方,比如今天早上起床沒哭,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換衣服,早餐吃的最快....哦!不知道晚飯吃的怎麼樣?......”

    剛說到這,小寶直接端起碗,大口吃起來,說:“媽媽,我晚飯吃的也特別好”

    我偷偷的笑了,原來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式,用誇獎餵養孩子,用鼓勵支援孩子,他們的表現也真的不一樣。

    鼓勵是指鼓勁而支援,表揚則是指對一件事或品行的顯揚、宣揚。心理學研究發現: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

  • 3 # 阿娥你好

    我的孩子屬於在別人看來既懂事又聽話那種,我和孩兒爸並非強勢父母,而且我不喜歡“孩子聽話”,我覺著不分青紅皂白就盲目聽從別人的話,哪怕是父母,也是件冒風險的事。

    01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是不同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父母才不會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孩子,或者主觀臆想孩子的一切,尤其是思想。

    02

    孩子在6歲前一定要①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雙標的規矩才能讓孩子在執行起來心服口服。②意見相左時,態度不能簡單租暴,孩子有樣學樣,心智成長後一定會分庭抗禮,也就是傳說中的“叛逆”。

    03

    孩子6到12歲,引導孩子學習規則,在遵守規則和保持個性之間學會平衡。孩子的個性非常寶貴,是孩子生存於世的心靈支柱,規則是社會生活的准入法則,獨立於規則之外和凌駕於規則之上即便不是在找死,也是在找不自在。很多人職場不順利,根源即在於此。

    04

    孩子12到18歲,家長最好傾聽多於控制,建議多於評價。人在12歲以後心智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源於12歲前社會化閱歷得來的經驗總結,家長忽略經歷帶來孩子的一系列影響,傳說中的“代溝”不可避免。著名的費Stinger法則適用於所有人,孩子也不例外。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孩子青少年時期的任何表現在之前的生命軌跡裡早有端倪,凡事有果必有因,行為受思想驅使,思想受認知侷限,孩子有務實、靠譜的主見比一味地肓從強太多,家長“慧眼識金”,及時鼓勵和積極支援孩子正向的思想、行為,親子關係進入正迴圈,孩子的見解和能力有可能超越父母,我相信這一點比懂事聽話家長更樂見。

    05

    父母與孩子是親子關係,關係的本質是博奕,博奕就是為解決問題不停地想對策。孩子一旦踏出家門,面對的是瞬息萬變、變化莫測的世界,就算是超級英雄也沒法做到方方面面都周全,更何況我們這些凡人呢,讓孩子聽話不如給孩子力量,幫孩子成長,眾人拾柴火焰高,孩子的未來才會不可限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理解巜孟子吟》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