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城觀點
-
2 # 歪史
戰國四公子都蓄養了不少的門客來裝飾門面,作為後人的我們很難分出誰最禮賢下士。畢竟這一些門客沒有做出什麼有意義的事情來。而且孟嘗君的門客還留下了雞鳴狗盜的成語,
戰國四公子之是戰國末期四位喜歡蓄養門客的人,分別是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平原君趙勝的比較有用,毛遂自薦。其他兩人的門客並沒有做出什麼有用的事情。這四位幾乎蓄養了將近一萬的門客整天白吃白喝,他們的國家不滅亡都難。如果禮賢下士招來一批有才能的人給國家做貢獻那就是好事情,但是這幾位蓄養賓客是為了裝飾門面,或者說鬥富而已,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英才輩出,後來人們歸納習慣性的把類似的並稱。譬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戰國四大名將,戰國四公子等等。
為什麼是說他呢,是因為他是唯一一位出身不是公室的人,其他三位都是國君宗室,或者說是貴族。這四位公子都以蓄養門客,禮賢下士著稱。春申君最多時候蓄養了3000多人。當然這一些人幾乎都是白吃。雖然不可否認他們給春申君或多或少的幫助,聊勝於無。但是,孔子門徒3000,賢者七十二。別說賢者,春申君這邊有名字者72人都不夠。
可以看見這位公子的門客都是什麼玩意兒。
拋開這些門客不談,單論個人能力春申君還是更勝一籌。他的功績也可圈可點,早年時候和太子一起質於秦國他執掌楚國相印20多年期間攻滅魯國,並且組織六國攻秦,他的聲望最高處就是滅魯國救趙國,一度是楚國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可惜不善於謀身,在後期被李園刺殺。然後滅族。四公子中死的最慘的一個。
第二位、魏國信陵君魏無忌,他在國政上沒有任何作為,但是在軍事上兩次大敗秦軍,力挽狂瀾,由於他是國王的異母弟,使得當時魏王十分的猜忌他,最後導致他酒色自誤而亡。
第三位是趙國平原君。說起她,兩朝相國,但是長平之戰就是因為平原君的貪婪造成幾十萬大軍覆滅的原因,但是其後率人到楚國魏國求救解開邯鄲之圍,也算是將功補過。其本身沒有多少瑕疵。而且用白起的話說就是:
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最後就是孟嘗君了,這位公子起手式最好,家底最豐厚,和其餘三位相比,一出道就有一個薛國來作為封國,是當時的一個小諸侯國,他憑藉薛國的優厚資產招賢納士,天下聞名,但是你都有自己的國家了,竟然稀里糊的跑到秦國做丞相,然後留下雞鳴狗盜的成語之後逃回齊國。而且他招來的人大多暴躁無禮之人,司馬遷就說過:
“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這還不是事,誰讓他家底大,足夠折騰,在他死後,他的兒子爭奪爵位,齊國魏國於是聯合起來滅了薛國。
回覆列表
戰國末期,秦國經過變法勢力越來越強,而加入蘇秦合縱策略與秦國對抗的各諸侯國,廣泛網羅人才,於是便出現了禮賢下士、廣招賓客的養士風氣,借人才而擴大自己的勢力,實際上也是以財富換取智力資源,所以,養“士”之風盛行。當時,收養賓客最為著名的當以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最為著名。他們被稱為“戰國四公子”。
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有賢名,但忠於國君,待人厚道,但能力太差;春申君黃歇以能言善辯,在四君子中,他是唯一個非王室的人,他捨命救過楚國太子,太子繼位後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但黃歇能力強而人品太差,權力已經很大,但他卻讓國君戴綠帽子,最後把自己賠進去了。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小有能力,但大事只能沽名釣譽,雖能夠採納人言,但格局不大,有容人之量,用人不疑,但沒有大的政治眼光,他只能小打小鬧,浪費人才。
魏無忌是名副其實的四君子之首,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為人厚道且能禮賢下士,他在魏國其很大作用,由於他的影響,魏國的邊境一直比較安全,他有偷竊兵符假託王命救助趙國的故事,有“信陵君竊符救趙”的美譽。魏無忌很有軍事才能的,善於指揮戰陣,他在軍事上很有些輝煌事例,他殺晉鄙,竊兵符,勝秦國,著兵書,當時,要勝秦軍可不容易,魏無忌做到了。信陵君多少延緩了秦國一統六國的步伐。魏無忌忠心愛國,很有朋友義氣,能大處著眼,可惜,他後半生潦草度日,再也沒有機會展示他的才華。
信陵君魏無忌能禮賢下士,而且能用人才,因為自己也是一個厚道的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