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良人一品

    明朝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優秀的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新政”,就是由張居正輔佐明神宗所達成的。

    當時,明神宗朱翊鈞還年幼,一切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張居正手中。在張居正執掌大權的十幾年間,有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員海瑞,卻被張居正一直棄置不用。海瑞這個人也是非常有骨氣的,鐵骨錚錚的他直言不諱,連皇帝都敢罵。

    然而,就這樣一位有想法敢直言的官員,面對即使棄置了他十年的張居正,卻從來沒有罵過他。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故事呢?

    海瑞與張居正在對待“祖宗之法”上有著分歧。兩個人都希望找出適當的方式,但是兩個人的做法有著很大的差別。張居正偏向於變法,而海瑞是想要恢復洪武帝的制度。意見有分歧,自然無法愉快地共事。

    張居正的變法力度強,一系列的措施下來,“萬曆新政”有條不紊地進行,瞬間化腐朽為神奇。海瑞心繫民生沒錯,但是老派的思想,很難跟上時代腳步的變遷。所以,兩相對比之下,張居正的變法頗有成效,而海瑞反而難有所作為。

    對於海瑞做法失敗的原因,張居正看得很透徹,也把自己的見解完完整整的寫了一封信告知海瑞。

    這兩個人骨子裡想要達到的效果都是一樣的,推崇知行合一,經世致用。只是,他們兩位一個是務實派一個是理想主義者。兩相對比,立見高下。

    海瑞並非無理取鬧不思進取之人,就像他敢罵皇帝,也是因為皇帝做錯了。當最終結果呈現出來,他也會明白自己的意氣用事,更何況兩人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

    當時,他們所處的年代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對外有入侵者虎視眈眈,危機四伏;對內天災頻發,民生凋敝。這樣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憂國憂民的官員就會意識到需要一些改變讓國家強大。

    海瑞和張居正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富民強國,只不過是用了不同的方式。並不是自身功績的比拼,那自然是哪一位提出的方案使得國家的情況得到了改善,那麼就是正確的。

    張居正的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損害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當張居正去世之後遭到了許多言官的攻擊。而海瑞在這時則是堅定不移地站在張居正一邊,認為他功不可沒,海瑞言公忘私,並沒有因為私人 恩怨就否定張居正的功績。

    “工於謀國,拙於謀身”是海瑞對張居正最中肯的評價。

  • 2 # 熱搜XP

    像海瑞這樣的官員,他們比較心繫民間,他們關心的是人民的疾苦,可能這就是實幹派和清流派他們之間的差距吧,但是張居正在下的是更大的一盤棋他不是透過打擊個別犯罪和弊端而是進行全面的改革換血排毒,在整個大明王朝中,這兩股勢力也是一直在做對的,但是又不能缺少任何一股,一方面清流派要制裁實幹派的作為,防止他們嚴重的貪汙,而實幹派又是想要用自己的權勢來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為大明王朝改革,來增強明朝的國力。

  • 3 # 三江口水

    海瑞大家都知道,是大明官場的一個攪屎棍,猶如一顆隨時爆炸的地雷,任誰都不太給面子,連提拔過他、對他有恩的徐階都被他炸傷過,海瑞誰都敢罵,連嘉靖皇帝都直接罵,但他確實沒罵過張居正。

    筆者分析,主要原因不是海瑞不敢罵,而是不願意去罵張居正。

    海瑞屬於清流中的異類,清官中的清官,他本身就是封建官員倫常道德的至高點,因此好像是對任何事情都無所畏懼,但實際上,他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身後名聲。

    他之所以敢罵嘉靖皇帝,擺明了就是拼死求名,棺材都準備好了。只要皇帝殺了他,他就是名垂青史、錚錚鐵骨的諫臣,為國而死,死得其所,他求之不得呢。

    而對於張居正,從海瑞對原來的權臣嚴嵩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了。嚴嵩舉手遮天,手下黨羽違法亂紀,他作為縣令和忠臣能不知道,他為何沒有去拼死一罵?張居正的權勢最盛的時候還是不能跟嚴嵩相比,何況張居正還是真正的為國為民,海瑞又不是瘋狗,連嚴嵩都沒拼命罵,怎麼會亂罵他張居正?

    海瑞的罵人,也是有精準目標和目的的。他想過了,罵這種權臣,自然免不了被害死,關鍵是不但身死,還會被其黨羽誣陷各種損傷他海瑞身後名聲的罪行,死他不怕,他怕的就是沒好名聲啊。權臣畢竟是權臣,不是皇帝,史書最多添一筆被奸臣謀害,而不是名垂青史的諫臣,對於他海瑞來說,付出這樣的代價換來的回報並不划算。

    因此,綜合以上因素哦,海瑞敢罵皇帝,卻不會去罵張居正。

  • 4 # 持戒弟子-緣知

    在高供當政的時候,海瑞已經被罷官了。等張居正當政時,壓根兒就沒啟用海瑞,海瑞想罵都沒機會罵。張居正死後,李春芳啟用了海瑞,海瑞這次把整個朝臣都罵了。就問你牛不牛!海瑞這種做事偏激之人,沒有誰不敢罵的。還是萬曆聰明知道這種人,不能不用,也不能重用。只能當做道德楷模,高高的供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時光如梭!維埃裡曬出與大羅的合影,球迷:他們是國米最強的鋒線!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