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中數學毛老師

    先回答問題,老師犯錯,同樣要說對不起!

    講個故事,緩緩心情。

    當年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困於陳蔡之間,生活艱辛,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一日,又沒米下鍋了。虧得弟子子貢向鄉人四處討求,討得一些米來。弟子顏回便急忙生火做飯。

    子貢討米辛苦,躺著休息了一會兒。飢腸轆轆,躺不住,便上井邊喝水。此時一股米飯香飄入鼻孔,子貢不由向顏回做飯處望望,卻見顏回從飯鍋裡迅速抓了一把,塞入口中。子貢好不生氣,便來向孔子告狀,說:“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平日看不出,一到困苦時就露餡兒了。”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論語·衛靈公》

    孔子疑惑道:“真有此事?”子貢說:“我親眼所見,絕對不會錯。”要換了別人,可能就會勃然大怒,把顏回叫來狠狠批評一頓。可孔子不會如此魯莽,他在思考子貢是否真的看明白了。於是他勸子貢莫輕下結論,待自己瞭解後再說。

    一會兒,顏回來請孔子去吃飯。孔子說道:“方才我打了個盹兒,夢見先父。他是要來保佑我吧。因此我想先拿這飯來祭祀先父。不過,不知這飯你動過了沒有?動過的飯是不能用來祭祀的。”

    顏回急忙搖手說道:“老師,千萬不能用這飯祭祀。適才煮飯時,恰有黑灰落在飯上,不管它吧,不乾淨;想扔了吧,又可惜。我就把那塊沾灰的飯抓起吃了。”子貢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顏回,好不慚愧。

    對於孔子來說,這件事,他沒有偏聽子貢的話,雖然是起了疑心,但終究試探了一番,明白了真相,縱然稍稍慚愧,但幸好沒犯大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準則還是遵守了。但對於子貢來說,行為就有點魯莽了,“眼見未必為實”,他只相信自己所見,就跑去告狀,未免太武斷了。所以說,有的時候,看到的事情,也不能臆測,也需要用心去分析。

    老師只是個職業,同樣是人,犯了錯同樣要說對不起。

    因為面對的是學生,會有難以啟齒的心理作祟。這時候作為學生,可以把問題分開來看待,老師是人,是人就分層次上的高低,老師不想做表率,你糾結這個人的行為就沒意義。

    最後,把心態放好,錯了就是錯了,說句對不起,更多的是自身心理安慰。如果連句對不起都不說,他自己心裡其實更煎熬。

  • 2 # 有意思觀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師錯了同樣應該道賺。這不是面子不面子的問題,而是體現了對知識和學生的遵重,同時也維護了自已的尊嚴。

    老師也會犯錯誤,犯了錯誤就要承認。老師承認錯誤,併為些道歉,在有些人看來也許認為是有失體面的事,但是恰恰相反,這正是體現一個老師素質的地方。

    這裡的關鍵就是,對於錯誤老師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但是有的老師就是為了面子開不了口,這是認識上的錯誤。

    大多數老師犯錯,基本上都是因失誤或誤解而引起的,很少有主觀上的錯誤。但是對學生的影響較大,甚至學生也會形成錯誤的知識點。

    如果老師及時承認並道歉,不僅僅可以補救,還可以為學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

    而主動承認錯誤,並及時道歉也能反映出一個人良好的修養。

  • 3 # 數學王老師wry

    有這麼一句話叫“身教大於言教”,人非聖賢,誰能無過,我覺得老師犯了錯誤,非常真誠的和學生說聲對不起,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訴學生做錯了事情該怎麼辦,對老師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言傳身教的機會,老師這樣做,不但不失尊嚴,恰恰相反,因為老師給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學生會更加尊重老師。

    我是一中學老師,曾經幹過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剛接手一個班,認錯了人,我把一個沒有犯錯誤的孩子批評了,當我發現批評錯了之後,非常真誠地給學生道了歉,結果是這樣的:“老師我就知道您認錯人了,沒事的,誰叫我倆張得像呢!”他非常開心,看著我然後冒出來一句“老師,我有點喜歡你了。”

    還有一次,家長打電話讓我告訴學生中午去外婆家吃飯,我忘得一乾二淨,下午看到學生時想起來了,“孩子,老師對不起你,我忘了……”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她笑得像一朵花,“老師我去外婆家了,早晨上學時我媽媽告訴我了。”孩子燦爛的笑容寬容了犯錯誤的我。

    我覺得老師的一聲對不起,換來的是老師最寶貴的財富__學生的情懷。

  • 4 # 家貧子讀書

    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後,言傳身教。

    教師不僅要會說對不起,還要積極改正。

    我和學生約法三章大家都不遲到,不早退,不接打電話,但是因為公事會時有違反,哪怕是公事我也會真誠的向學生表達歉意。

    至於委屈誤會學生更是要敞開心扉表達真摯的歉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顏色象徵誠?什麼顏色象徵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