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扇門人jgy
-
2 # 戒心不敢退
論語都是孔夫子教授弟子或是與弟子交談時的言行記錄,夫子並未刻意的去要求記錄或流傳,觀看《論語》中的言教都是方向性、指導性,好多都是單獨對弟子的教誨,能被個人記錄,最後彙總都是對當事人有極深觸動或者奉為圭臬的。夫子講求的是兄友弟恭,對兄長當心懷敬意,怎麼可能去言教,即使有觸發人深思的道理,作為兄長又怎會去將弟弟的話專門記下來,所以學生眼中的夫子與親人眼中的夫子是不同的。
-
3 # 猛哥厲史
何止兄長,孔子對親人們都是很無情的。查遍《論語》,也從不見孔子談及其父母、孫子。
不過孔子與其兄孟皮的關係應該還行。孔子娶妻時是孟皮給張羅的聘禮,後來孔子還幫忙嫁過侄女。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說此話時,其弟子南容年齡應較大,有一定人生經歷,或已經歷過邦有道、無道之時,不然夫子何以判斷南容有這樣的品質呢?所以,以其兄之子妻之時,南容年齡較大,或是南容再娶。
不過這件事又暴露了孔子的智商。按他的“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邏輯,為何不是“邦有道,刑戮恥也;邦無道,免於刑戮,恥也。”
-
4 # 畫月成眉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裡面彙編了很多孔子的言論,主要有他和弟子們的對話,也有他和衛靈公等國君的對話。我們都知道孔子也叫孔老二,他還有一個兄長。但《論語》裡卻沒有記錄下他和兄長的對話,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論語》記錄的主要是儒家學派孔子和弟子們互動的言論,或孔子向一些諸侯國國君們推銷儒家思想和政治理論的話,而孔子的兄長沒加入儒家學派,孔子不可能和他談論儒家思想。二是孔子的兄長是一介平民,且腿有殘疾,受教育的程度肯定沒有孔子高,思想境界也沒法跟孔子比,跟孔子沒有共同語言,也不可能和孔子坐而論道。三是孔子家庭關係複雜,孔子母子是被孟皮母親趕出家門的,一直沒住在一起,接觸應該很少,感情上可能比較疏離。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是宋國的貴族,魯國的武士,因躲避宋國災亂,舉家逃到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曾官至陬邑大夫。他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是“魯國三虎將”之一。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沒有生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叫孟皮,有足疾,不能作為嗣子。所以叔梁紇很不滿意,請求納好友顏氏女兒為妾,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小女兒顏徵在肯嫁給叔梁紇。後叔梁紇與顏徵在“野合”生下了孔子,那個時候叔梁紇已差不多七十歲了。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由於之前施氏去世,家中有孝,他和顏徵在不能成婚,顏徵在還不是他的妾,所以顏徵在便被孟皮的母親趕出了孔家。因為沒有名分,顏徵在和孔子都不能參加叔梁紇的葬禮和祭祀,孔子也不知道父親埋在哪裡。直到孔子17歲顏徵在去世,孔子才到處打聽到父親的墓地在防。孔子自幼極聰明好學,按照周朝的禮制繼承了他父親的貴族身份。據傳,孔子的兄長孟皮比孔子大了十多歲,雖然有足疾,但也生了一子一女,兒子叫孔忠,自幼跟著孔子,是孔子的學生。孔子還把孟皮的女兒許配給了自己的學生南容,孔子認為南容“幫有道,不廢;幫無道,免於刑戮”,意思是不管大環境好不好,他都有能力保護自己和家人,所以侄女嫁給他很安全。證明孔子對兄長孟皮是極好的。
《論語》主要由冉雍、言偃、卜強、子貢編撰而成。冉雍,字仲弓,與他哥哥冉耕、弟弟冉求都是孔門十哲之一,並被稱為“一門三賢”,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著稱。言偃,字子游,是孔門十哲之一。卜商,字子夏,孔門十哲之一,他才氣過人,著名的“學而優則仕”就是他說的。端木賜,字子貢,孔門十哲之一,他不但能言善辯,而且擅長經商,被譽為儒商始祖。
-
5 # 大橘子侃古詩
《論語》是語錄體,這個無可厚非,《論語》是孔子的弟子還有再傳弟子編寫的。儒家是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
首先,《論語》中不講家長裡短,《論語》是記錄孔子教育弟子或者其他人的言論。
其次,孔子和他的哥哥交往在早期,那時候還沒有弟子,或弟子很少,或弟子不在場,沒有記錄下來,就算有弟子在場,孔子與哥哥的對話可能沒有教育意義,就沒有記錄。
總之,不是孔子和別人的對話都要記錄下來大,按這樣說的話,為什麼沒有孔子和夫人的對話,為什麼沒有孔子和女兒的對話?和鄰居的對話。孔子一輩子說的話很多,不是要全部記下來的,只選擇教育意義的,儒家修範圍內的。
回覆列表
也許兄長沒什麼學問,與他的對話只是一些生活用語。而《論語》是學問的對話,有記錄必要,生活用語不包含學問,也就沒必要記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