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絲路之門
-
2 # 陽城導航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我記得有一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年羹堯的父親為了孩子的學業,請了多少位老師教他孩子學習。可是年羹堯太調皮了,不但不愛學習,還把年父請來的老師打得鼻青臉腫,抱頭鼠竄。年父為此大傷腦筋。後來年父請來一位老師。這位老師武功高強,當年羹堯故伎重演,準備對老師動手動腳時,老師大展拳腳,將年羹堯打翻在地,一下子制服了他。年羹堯見狀佩服得不得了,立即跪地叩首,口稱“師傅在上,受徒兒一拜”!就這樣,年羹堯有了他人生的第一位領路人,這位老師既教他武功,又教他文化。奠定了年羹堯文武全才的基礎!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類似年羹堯這樣的人,學文化確實是讓孩子頭疼的事,既讓孩子感到痛苦,也讓家長煩惱,老師頭疼。依傳統觀念看,他們就是天生的差等生。
但是也有許多類似年羹堯這樣的人,雖然學文化反胃,但具有武功的潛質。如果過上年羹堯師父一類的人,能對調皮搗蛋的學生因才施教,注意發揮其潛能,必有一番造化,培養一個奇才。
在當今,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太多了。過去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說,現在行業不至360行,無能在哪一行發展好了,都有一番作為。
我們能夠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人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或者說調皮搗蛋,可是回到社會上卻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有些人一看見書本就頭疼,可是動手能力很強,回到社會上,只要潛心鑽研,必是技能高超的專業人才。
過去,我們曾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在也對。關鍵在於當家長的希望孩子朝哪個方向奔跑。他有沒有年羹堯師父那樣的啟蒙老師,這個貴人很重要,他會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礎。
現在,有一種情況,必定斷送孩子的前程,毀掉他的一生。那就是家長們明知道孩子不善於學文化,一看見書本就頭疼,可是你還一直逼著他學文化,讓他在學校裡當差等生,頂著同學的譏諷低頭生話。家長自己還不斷搖頭嘆息,唉,這孩子乍這麼笨呢?其實等你這樣做的時候,己經斷送了他的前程。只是你渾然不知!
-
3 # 老土教育
關於讀書苦、學點別的的觀點,其實我個人覺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要分情況、分階段來看待這個問題。
一、如果你是小學生的話,那麼,最好還是堅持讀書吧!
畢竟,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習強度、作業多少還是比較輕鬆的吧!偶爾多點,也不至於是學習到苦和累的地步。
小學的內容也少,也簡單,我覺得好好學一學,應該是不存在學不進去一說。當然,也有可能有極個別學不進去的學生,那你要學點別的的話,年齡也太小,自己喜歡什麼也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最好還是堅持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二、初中生的話,可以良好規劃、選擇。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科目突然增多,學習難度也加大了。確實也存在什麼都學不會,學不進去的學生。
這類學生,要堅持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確是不容易。為什麼呢?考高中壓力很大,上到教育主管部門,下到各個學校,都對初中教育抓的很嚴,對老師的要求很多,自然,學生在學校也就會很忙,學習很緊張。如果什麼都不會學不進去,日子是很難熬的。
所以,初中生可以選擇咬牙堅持,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也可以選擇學點別的。
初中生,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也對自己的愛好、興趣,較為清楚了。而有些特殊的人才,正好對年齡要求高,要從小去訓練,從小去培養。
三、高中、大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選擇了。
到了高中、大學,如果依然對學習毫無興趣,什麼都學不會,那就說明,你可能真的不適合走學習這條路。實在學不進去,又繼續每天在煎熬,不是很好的選擇。
那麼,還不如趁早出去學點別的。
學技術、學本領、學手藝,或者自己創業,或者跟著老闆幹,或者進廠子都可以的。這就得看自己家族的人脈圈還有自己的想法了。
當然,不管你處於以上這哪個階段,都要慎重選擇。因為,有時候,學習不光是自己的事,他還是一家人的事。所以,你還得看看自己的家庭情況,再做決定。
畢竟,學習有些東西,是很能花錢的。畢竟,對於貧寒家庭又很有志向的孩子來說,高考可能就是,你能比得過別人的最公平的地方了。
所以說,選擇很重要。
回覆列表
人這一生最大的任務就是發現自己的天賦,並把這種天賦能力發揮到極致。
古代那些三百六十行,都是十來歲就開始學了。各行業都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
不只是讀大學,各行業都需要孩子及早紮根。三十左右就可以功成名就,成家立業。反過來,大學畢業之後再去學別的也未嘗不可,就是晚了點,對於一些特殊的技藝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