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人局中的主公一定不要輕易加入戰鬥,因為反賊的數量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你的一念之差往往會左右全域性。開局儘量在手中多留【殺】、【閃】和【無懈可擊】做防禦只用,絕對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在戰局中失去優勢。
2、風起雲湧--五人局下一念定江山
進入五人局後,《三國殺》才算有了一些“三國殺”的味道。主公要面對的,是一忠、兩反、一內,與四人局相比,反賊多了一個,主公的體力上限加1,看似平衡,實則兇險。雖然在理論上,主公盲目殺掉一人也僅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殺錯,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沒有那麼樂觀。主公若一開局就錯殺忠臣,棄光手牌和裝備,兩個反賊的進攻光靠內奸是很難攔住的,而即使一上來殺掉內奸,也會因為手牌太少,導致兩個反賊全力對主公出手,令己方陷入頹勢。所以,如何利用內奸,制約反賊,辨別忠臣,是主公的戰鬥之道,反過來看,也是其他角色在取勝的道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
3、在五人局中,忠臣是戰場上唯一不怕殺錯人的角色,從他的角度出發,殺掉哪一個對自己都不是壞事,所以五人局中的忠臣,殺起人來有個特點:一經瞄準,就往死裡打。此外,還有一個人永遠不會殺到自己人,那個人就是內奸,但內奸通常不會像忠臣那樣大開殺戒,就是因為內奸要積蓄實力,以後還得對付主公大人呢!如果內奸先“爆發”,殺掉兩個反賊,然後自己沒牌了,再不小心被忠臣得了漁翁之利,那就太過悲劇啦。
4、我們知道,內奸的處世之道就在於“制衡”。所以,在五人局中,率先殺掉忠臣,往往比率先殺死一名反賊更有利,因為主公必然會被迫與自己聯合,優先消滅反賊(這個狀態也可被稱作“跳內”)。換個角度想,內奸如果有機會殺死戰場上倒數第二人,顯然殺死反賊拿三張獎勵牌,比殺死忠臣什麼都沒有要強太多了,所以內奸在五人局中,可以率先殺忠臣,也可以在殺死一名反賊之後殺忠臣,最好不要等到兩個反賊都死掉,主公失去威脅的時候再考慮打翻身仗,到了那個時候就什麼都晚了。
5、相對地,反賊在五人局中的選擇就比較多。很多人做反賊,會突然自我感覺良好,在第一回合就跳反殺主,即使不秒,也爭取令其元氣大傷,難以復原,這樣就勝券在握了。當然,這種方法有其可取之處,但並不是萬用的戰略。當主公選擇曹操、郭嘉、夏侯惇、司馬懿這種防禦反擊型角色,或者劉備、華佗那種容易恢復體力的角色,開局跳反的做法就會比較危險。
6、還有一種比較高階的反賊打法,是在開局的時候選擇隱忍,不攻擊任何人,這樣既不會傷到隊友,也不會洩露身份。隱忍的目標,一方面是透過“無為”來積蓄力量,另一方面,則是等待主公、忠臣、內奸三人之間互相殘殺,直到有人奄奄一息或倒下,不管此人是忠臣還是內奸,對反賊來說都是大大地有利。在五人局中,忠臣和內奸不主動攻擊的機率幾乎為零--忠臣要表忠所以肯定會找人“死磕”,內奸要偽裝身份所以不能不出牌。如果反賊能徹底忍住,並且在技術上能夠順利存活下來而不攻擊,那麼兩個反賊就能在一至兩個回合之後,發現“忍者”隊友。很多時候,反賊的隱忍甚至會引起主公的失誤,導致忠臣犧牲,主公一激動,則會對殺掉忠臣的內奸大開殺戒,如果主公手刃了內奸,反賊的勝利就在眼前了。當然,這個策略對兩名反賊的配合和默契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選擇防守反擊型人物和輔助性人物,成功率會比較大。
7、有的時候,反賊之間的配合並不盡如人意。如果其中的一名反賊過早地陣亡,另一名也可以使用“偽裝身份”的策略,假裝忠臣進行遊戲。不過這樣一來,他的遊戲難度就比內奸還要高,想取勝,如果主公不犯殺掉忠臣的錯誤的話,實在是難上加難。
1、五人局中的主公一定不要輕易加入戰鬥,因為反賊的數量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你的一念之差往往會左右全域性。開局儘量在手中多留【殺】、【閃】和【無懈可擊】做防禦只用,絕對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在戰局中失去優勢。
2、風起雲湧--五人局下一念定江山
進入五人局後,《三國殺》才算有了一些“三國殺”的味道。主公要面對的,是一忠、兩反、一內,與四人局相比,反賊多了一個,主公的體力上限加1,看似平衡,實則兇險。雖然在理論上,主公盲目殺掉一人也僅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殺錯,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沒有那麼樂觀。主公若一開局就錯殺忠臣,棄光手牌和裝備,兩個反賊的進攻光靠內奸是很難攔住的,而即使一上來殺掉內奸,也會因為手牌太少,導致兩個反賊全力對主公出手,令己方陷入頹勢。所以,如何利用內奸,制約反賊,辨別忠臣,是主公的戰鬥之道,反過來看,也是其他角色在取勝的道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
3、在五人局中,忠臣是戰場上唯一不怕殺錯人的角色,從他的角度出發,殺掉哪一個對自己都不是壞事,所以五人局中的忠臣,殺起人來有個特點:一經瞄準,就往死裡打。此外,還有一個人永遠不會殺到自己人,那個人就是內奸,但內奸通常不會像忠臣那樣大開殺戒,就是因為內奸要積蓄實力,以後還得對付主公大人呢!如果內奸先“爆發”,殺掉兩個反賊,然後自己沒牌了,再不小心被忠臣得了漁翁之利,那就太過悲劇啦。
4、我們知道,內奸的處世之道就在於“制衡”。所以,在五人局中,率先殺掉忠臣,往往比率先殺死一名反賊更有利,因為主公必然會被迫與自己聯合,優先消滅反賊(這個狀態也可被稱作“跳內”)。換個角度想,內奸如果有機會殺死戰場上倒數第二人,顯然殺死反賊拿三張獎勵牌,比殺死忠臣什麼都沒有要強太多了,所以內奸在五人局中,可以率先殺忠臣,也可以在殺死一名反賊之後殺忠臣,最好不要等到兩個反賊都死掉,主公失去威脅的時候再考慮打翻身仗,到了那個時候就什麼都晚了。
5、相對地,反賊在五人局中的選擇就比較多。很多人做反賊,會突然自我感覺良好,在第一回合就跳反殺主,即使不秒,也爭取令其元氣大傷,難以復原,這樣就勝券在握了。當然,這種方法有其可取之處,但並不是萬用的戰略。當主公選擇曹操、郭嘉、夏侯惇、司馬懿這種防禦反擊型角色,或者劉備、華佗那種容易恢復體力的角色,開局跳反的做法就會比較危險。
6、還有一種比較高階的反賊打法,是在開局的時候選擇隱忍,不攻擊任何人,這樣既不會傷到隊友,也不會洩露身份。隱忍的目標,一方面是透過“無為”來積蓄力量,另一方面,則是等待主公、忠臣、內奸三人之間互相殘殺,直到有人奄奄一息或倒下,不管此人是忠臣還是內奸,對反賊來說都是大大地有利。在五人局中,忠臣和內奸不主動攻擊的機率幾乎為零--忠臣要表忠所以肯定會找人“死磕”,內奸要偽裝身份所以不能不出牌。如果反賊能徹底忍住,並且在技術上能夠順利存活下來而不攻擊,那麼兩個反賊就能在一至兩個回合之後,發現“忍者”隊友。很多時候,反賊的隱忍甚至會引起主公的失誤,導致忠臣犧牲,主公一激動,則會對殺掉忠臣的內奸大開殺戒,如果主公手刃了內奸,反賊的勝利就在眼前了。當然,這個策略對兩名反賊的配合和默契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選擇防守反擊型人物和輔助性人物,成功率會比較大。
7、有的時候,反賊之間的配合並不盡如人意。如果其中的一名反賊過早地陣亡,另一名也可以使用“偽裝身份”的策略,假裝忠臣進行遊戲。不過這樣一來,他的遊戲難度就比內奸還要高,想取勝,如果主公不犯殺掉忠臣的錯誤的話,實在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