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今生只要你哈
-
2 # zl513Linda
對於這件事,僅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說陪讀這個問題,這是中國才有的特色。可以理解“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中國的家長是最富有犧牲精神的家長。那麼到底應不應該陪讀呢?
我上高中時,我的媽媽選擇了提前病退,全職陪著我學習。我很感激媽媽對我的付出,我現在想說的是付出是否有效果這個事。首先,媽媽沒去陪讀的時候,住宿的學生會被校方安排晚自習,上到九點,然後回寢室睡覺,三個小時的時間,在學習的氛圍裡,還是很容易進入狀態的,有不會的問題還可以及時向老師請教,大部分時間學習效率要很高;而媽媽來陪讀之後,我就變成了走讀生,走讀生是不強制要求上晚自習的,結果就是我每天在家的這段時間被浪費在“我想喝水,我想吃水果”等等這些事上,可能這只是我自己自律性不強的原因,不除外一些優秀的人,喜歡一個人學習的這種氛圍。所以,我建議在選擇陪讀時,至少家長要判斷一下,孩子是否能抵抗外界干擾,獨立進入學習的狀態。
再次就是家長陪讀真的就會讓孩子更加專心在學習上嗎?我想提的一個例子就是電視劇“少年派”裡的林妙妙。林妙妙的媽媽也選擇了陪讀,可是林妙妙還是出現了問題,在該努力學習的時候,走上了“直播”之路。為什麼?因為外界給了林妙妙諸多的誘惑,如果林妙妙的媽媽選擇不陪讀,那麼林妙妙就還在學校裡“三點一線”,接觸誘惑的機會就少很多。有了媽媽的陪讀,反而成了林妙妙滑坡的保護傘。孩子把門一關,好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在學習,孩子有個人空間,不要打擾。其實呢,我自己就從這個階段走過。其實大部分時間在幹一些“放縱的錯事”。我們那個時候,通訊不是特別發達,主要就是看各種“小說”,我想可能不乏偷偷與父母“鬥智鬥勇”經歷的小夥伴。所以陪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家長們更應該注重形式下的內容,不要老覺得我為孩子怎麼著怎麼著了,其實真的可能是“自己偉大了自己”。所以,選擇是否陪讀我個人覺得,家長朋友們還要判斷一下,陪讀的目的,陪讀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不要一味的只追求形勢或者跟風。
最後我建議還要判斷一下孩子需要“家長”的陪讀嗎?陪讀就是陪伴學習,可是在陪讀的時候,如果是小學,還多家長還能勝任,到了初高中,大部分人都會力不從心。小學的時候是孩子打基礎的時候,這就是向下紮根的過程,我是建議必須陪讀,把孩子的習慣培養好,基礎扎牢實。到了初高中,家長朋友們其實可以考慮該放手時就放手,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綜上,我覺得對於陪讀這個問題,在選擇之前,家長朋友們需要進行一個良性的剖析,孩子需要陪讀嗎?陪讀的目的是什麼?陪讀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自己本身能勝任陪讀這個事嗎?考慮清楚了,再決定。
再來說說是否放棄工作的這個事。
透過對陪讀的反思,如果你的孩子確實需要陪讀,那麼我們是否應該為了孩子放棄工作呢?我的建議是改變工作的形式,但是不要放棄工作,成為全職“陪讀”。
人都具有社會屬性。所以一定不能與社會脫節。只有時刻保持自己的“先進性”,才能跟你的愛人你的孩子更好的溝通,否則就會失去共同語言,於家庭於感情,不是個有利選擇。為什麼,可以想想,你的孩子除了你,還有許多同學,資訊來自天南海北,他們本就新鮮活躍,對新鮮事物接觸度高,思維保持一定的跳躍性,而你只是每天窩在家裡,除了東家長西家短,沒有其他的東西,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跟你交流沒有意思,甚至回到家不願意交流,跟孩子喪失了良性的交流,還何談陪伴。
還有就是我個人覺得,人不能太閒,太閒的話就會出問題。當孩子上學後,只有你一個人無所事事,思想就會開小差。為了提現自我的價值,就會盯著一些小事不放,或者自己給自己找事,這對孩子的陪伴來說,沒有絲毫的好處。
回覆列表
不值,這是我以下個人的想法,不代表所有人!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造化,而你是孩子們的保障,你要相信他(她)們!想想建國以來,所有父母都去參加陪讀,放棄工作那會是什麼可怕的後果!百分之90這樣的家庭抗風險的能力不堪一擊,可以說是基本為零!你不放心,那以後結婚生子了,你還會去陪嗎?可能即使你願意,你孩子們也不願意,人生要懂的放手!要學會在大方向上把控一下,在孩子們有困難時,先觀望一下,快堅持不住時,再幫助也來的及,讓他(她)們明白幾個道理:1學會獨立,自己只能靠自己;2世界上只有父母無條件幫助自己;3引導他(她)們,讓他(她)們明白讀書只是人生當中某個階段,更多的讀書之外的東西,出了社會更多的是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