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融刑辯張王宏律師

    按投資性質不同,理財產品可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而所有理財產品,都是投資人委託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對所投資金進行管理,收取回報並支付一定報酬。

    理財產品都有一定風險,比如有人認為,固收類產品,以銀行、國券等利息、利率收益為主,沒有風險。

    好吧,就以此為例講一講。2018年4月出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已明確所有資管產品都要打破剛性兌付了。比如該指導意見第六條:“金融機構應當加強投資者教育,不斷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

    一般的固收類,包括銀行存款、國債、貨幣基金、P2P等。

    在筆者看來,固收類理財的風險分為民事風險與刑事風險。

    一、固收類理財的民事收益風險

    銀行存款是國家最基礎的儲蓄形式,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存款利率可以浮動,現有的股份銀行、商業銀行、民營銀行,政策也被允許破產,由此可知,銀行存款的風險正在加大。相關規定,來自於存款保險制度,按照這一制度,同一家銀行存款不超過50萬的部分可以獲得保險機構的賠償,超出部分需通過後續銀行資產清算得到賠償。注意,這裡的50萬,是某一家銀行包括定存和活期在內的全部存款。

    國債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債務違約的可能,主要依賴國家整體經濟狀況。

    結構性存款嚴格講並非存款,而是一款理財產品,一般部分或全部保障本金,風險低,但資金有鎖定期。

    銀行理財是傳統的理財方式,實際是銀行拿儲戶的錢進行投資,目前國家已叫停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所以目前能購買的都是浮動收益類產品。風險水平和貨幣基金差不多。

    貨幣基金是基金公司發行的,主要是機構用散戶的錢投資於國債、票據或銀行同業存款等二級市場,風險包括投資標的自身的風險+機構投資操作的不確定性,以貨幣及其衍生品為投資標的理財產品,雖然從未出現過虧損的先例,但也沒有機構會給出絕對保本的承諾。

    P2P,沒錯,去年爆雷潮中聽到最多的P2P,就屬固收類產品。而且因為P2P平臺投資沒有門檻,其吸納資金規模往往可以達到海量級。比如去年的善林金融,涉及金額600多億(善林金融包括線上P2P和線下P2P,線上比如幸福錢莊,線 下為政信通)。

    二、理財產品的刑事法律風險及規避

    理財產品的刑事風險,主要是基金公司、P2P平臺從業人員,尤其總經理、股東、行政高管(比如筆者辦理過的善林金融、北京諾某資產債盈寶),實務中,財務人員、理財師也可能捲入其中,比如北京國某基金公司廣州分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等。

    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的刑事法律風險,主要是非法集資犯罪,現實中主要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

    怎樣避免非法集資法律風險,首先要弄明白非法集資犯罪的行為構造。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構成非法集資,需同時具備以下特徵:

    非法性,即未經國家金融機構批准從事吸收公眾存款業務,或借用合法經營形式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利誘性,即以高出銀行利率吸收公眾存款。注意,只要有關利率高出同期銀行利率構成。

    社會性,即面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吸收存款。實務中,向非具有相對穩定社會關係人員吸收存款即構成。

    就筆者經辦的大量非吸案看,上述認定標準相當寬泛,導致私募基金、P2P平臺從業人員成為非法集資犯罪高發人群。但是規避風險仍是有跡可循的。

    怎樣規避非法集資刑事風險?

    第一,私募基金吸收投資中,要遵守相關投資金額、投資人數限制,如果拼湊投資導致實際投資人數超過200人或50人的(具體視基金型別而定,有限責任公司型的基金,人數不超過200人,其它不超過50人),實質仍違反了穿透審查要求,在違反私募基金管理法規的同時,也會直接被認定向構成前述社會性,即認定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吸收存款,進而可能構成犯罪。

  • 2 # 塔拉莊園穀雨

    理財產品最簡單分成債權和股權兩種。

    債權就是約定了期限和利率,和企業經營無關,賺的是貨幣的時間價值。

    股權是隨著標的的經營狀況獲取收益,賺的是資產的風險價值。

    作為一名從業13年的理財師,我經常用的配置方法是流動性配置法,就是越快要用的錢就要放到越安全的資產裡。第二張圖顯示了不同期限下我們可以選擇的理財產品種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雪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