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mSorry男人的快樂
-
2 # 亂神虎
修養決定命運。同樣是大家族,因為這種修為決定了自己家族的命運。
楊家是大家族,其先祖是拿項羽首級領賞的楊喜,當然高於袁家。但是呢,楊家選擇了在中央效忠天子,這就有所區別。
在當時黃巾起義,導致地方勢力強大。而董卓進京,導致京城勢力被大軍閥取代。所以在中央反而沒有發展空間,只能去地方發展勢力打天下。
所以當初曹操和袁紹因為反對董卓去地方任職,反而勢力強大。
而楊家沒有去地方發展,而是一直效忠天子。楊彪在中央任職,楊修為後來曹操的主簿。也是如此。
楊修的性子也決定了他只是狂士,聰明但是能裝。當下屬尚且惹惱主人,當地方官員更是作死的結局。
而楊修的那些好朋友也可以看出來楊修的下場。
比如孔融,雖然在渤海當太守,但是武力不行,被袁譚奪了城池。自己歸屬曹操,可是大放厥詞,惹怒曹操而被滅族。
比如禰衡,到處亂噴,惹怒曹操,故意派他出使荊州,與黃祖在酒席上吵架被殺。
再比如曹植,那是才高八斗。可是跟著楊修一樣猖獗不可一世,最終也是被曹操不滿,剝奪了繼位的資格。
而楊修也因為屢屢道破曹操心事,最後被找到藉口殺害了。
總的來說,楊修的確博學多識,但是其聰明才智不是在定國安邦上面,而是賣弄自己,所以他註定不會成大事。
知道自己的命運,好好把握方向。也是不錯的選擇。起碼楊家保住了。而幾百年後楊家出來了楊堅改朝換代也是後話了。
-
3 # 挑劍論古今
最主要是個人的能力,楊修是一介文人,而亂世需要武夫,需要梟雄,袁紹有這方面的氣質,雖然比曹操等大梟雄還是差一點,但是從他平定北方四州的的過程可以看出他的實力還是很強的,而楊修就只能出出計謀。
-
4 # 路之意
在東漢末年,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都稱得上是四世三公。弘農是楊姓郡望,西漢丞相楊敞,玄孫楊震官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自此有了“四世三公”之名。而袁氏自袁良以後,到其孫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為司空,京子袁湯為司空、太尉,湯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號稱“四世三公”。可以說,無論是楊氏還是袁氏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無論是聲望還是權勢都是極高的,
出身汝南袁氏的袁紹與袁術兩兄弟是割據一方的諸侯,袁紹於初平元年正月,在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時,被推舉為討伐軍盟主,雖然盟軍並沒有將董卓誅滅,但也能從此事中看出袁紹當時的地位,後來袁紹擊敗公孫瓚統一河北,權勢與聲望一時無兩。不僅是袁紹,就連當時在淮南的袁術也曾兵精糧足,實力不凡,只不過他自立為帝,這才遭到眾人的抵禦,就此身亡。反觀同樣出自四世三公的楊修,其聲勢似乎弱小得多
但是楊修為何不像袁紹那樣起兵打天下?
其實,原因在於兩個世家大族的追求並不相同。當時弘農楊氏一直是大漢的忠實擁護者,對於楊修的父親楊彪而言,他是可以給大漢王朝陪葬的人,正因為楊彪從始至終都不願,也不會做一個權臣,因此他並沒有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只是默默地待在漢獻帝的身邊,就此為漢室陪葬,因而在漢室失勢的情況下,楊修家族手中也沒有太多的權勢可言。
而袁氏則與楊氏截然相反,袁氏算是第一個大漢王朝的掘墓人,自袁安位高權重以後,袁家就走上了與其他世家大族截然不同的路,當時袁安與專權的外戚針鋒相對,藉此獲得了朝廷的倚重,逐漸成為朝堂上的領袖。後來宦官當權,袁家又繼續與宦官集團走得很近,等到了袁紹袁術兩兄弟這一代,他們就已經不再滿足於累世公輔了,而是準備謀求帝位。
正因為兩家的追求不同,在大漢將傾的情況下,楊修依舊站在大漢這一邊,自然就沒有了勢力,而袁氏則想著要自立門戶,自然就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諸侯。
回覆列表
很簡單:沒兵!
楊修家族都在掌權者身邊為職。雖然四世太尉,但那時太尉已無軍中實權。楊修也一直從事文職,所以手裡沒兵。而且,楊修在曹操身邊做事很合曹操心意、得曹操賞識,所以楊修也沒有造反的心。最後被曹操弄死,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幫曹植爭太子位。
袁紹就不同了,家族中有軍中實職的不說,袁家廣佈恩德,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官路也是一直帶兵,董卓時為渤海太守(市長)。討董卓時,被推舉為關東軍首領。以後心歷路程也差不多,總之就是有兵有地有威望。
再說,那時候有槍就是草頭王。只要手裡有兵有地盤,沒有不想稱王稱霸的,有些不擴張但也是絞盡腦汁地當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