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Cm小叔
-
2 # 網鏈課堂
也許,這個問題的答案要複雜很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OEM和汽車初創公司在自動駕駛和聯網汽車方面的進展,更不用說規範它們的政策了。同時,汽車製造商將不得不處理車載資料的收集、儲存和計算。估計在未來十年中,僅儲存一項就將使每輛車的儲存容量增加到2 TB以上。
總的來說,我們未來的出行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動駕駛,V2X通訊和當今正在研究的車輛安全方面的發展。然而,當我們展望未來時,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回答。大多數車輛將使用電動還是汽油驅動? 私有還是共享? 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時也有許許多多令人興奮的機會。期待汽車製造商、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和運輸部門之間進一步合作,以在未來20年內幫助車輛達到更高的自動駕駛水平,以期最終使它們完全實現自動駕駛。
-
3 # 天和Auto
「20年」預測-智慧汽車也許已經普及
說明:汽車「智慧標準」應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為網聯汽車,中級階段為自動駕駛,高階標準則為無人駕駛。三個等級的汽車預計普及節點,個人預測如下。
2025年-網聯2030年-自動駕駛2035/2040年-無人駕駛網聯概念「萬物互聯」是技術升級方向,從智慧手機到智慧家居,從「O2O出行」到家用汽車接入網際網路,似乎這一升級過程幾乎有“技術爆炸”的超高速度。雖然這一輪技術升級仍舊只是基於現有技術儲備,進行運算與傳輸效率的升級,但是結果已經非常理想了。那麼汽車作為未來的主流通勤工具之一,與網際網路「連線」則必然是剛需,因為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網聯汽車」實現後會帶來三大利好,分別為:
車流資訊雲端同級解析-智慧調控解決堵車問題車輛獲取資訊智慧便利-駕駛安全能夠有效提升各大運營商可透過汽車傳播資訊-機會無限汽車一旦實現絕大多數的「網聯」,堵車很有可能會成為過去式,同時駕駛車輛配合“語音助手”可以完成各種操作,用車體驗會比使用智慧手機操控“智慧家居”更理想。現階段已經有一批初級網聯汽車普及,綜合「汽車平均更換週期」分析,預計2025年前後會達到“普及”標準。
自動駕駛概念≠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汽車也已經小範圍普及,目前主流的「L2級」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以及其他僅供機動車行駛的路橋使用。不過在路況複雜一些的城市道路與二三級道路還不能勝任,原因有系統算力較差、感測器誤判率較高、現行規則與實際路況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等,這些問題解決後才能真正普及自動駕駛技術。
知識點:L2/3/4級自動駕駛系統並不能「全場景適用」,因為基於ESP車身穩定控制程式衍生出的諸多功能,在特殊天氣中是不可以使用的。比如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與主動加速等功能,在溼滑路面由無法高效識別輪胎摩擦係數的電腦控制加減速,車輛的失控機率會很高,在機器不能積累“經驗”並智慧運算之前,人依然會是「駕駛主體」。
預測未來也許不用20年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障礙有很多,駕駛機械技術與智慧層面可以在十年後克服這些問題,但是規則與“守規則”的轉變可能十年並不夠長。智慧汽車不能具備“思考能力”,否則「AI」一旦有了人的思維方式則會出現“機器人替代人類”的可怕場景。所以看似無人駕駛汽車很難普及,但如果換個方式似乎就不難了——共享出行。
利用專用道路為車輛是即時供電,脫離道路後的車輛只具備極短的續航能力,這種設定可以保證無人駕駛車輛的「網路安全」。專用車道自然是充電道路,這種道路的出現會自然而然的提升道路規範程度,因為即使是沒有影響的微弱電磁場也會讓很多人敬而遠之。道路一旦規範則不用擔心行駛安全的問題,且隨著汽車電動轉型也會讓車輛的行駛品質趨於「一致化」,屆時汽車不再是“稀罕物件”,那麼用車成本更低的共享汽車則成為理想選項,無人駕駛汽車也可以順水推舟的普及了。
總結:三個階段&三次升級,汽車的形態會快速的發生變化。最終無人駕駛汽車很有可能從B端落地,這種車的體驗會如何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回覆列表
個人觀點:有可能會比20年更快。
就目前提到的全自動駕駛在新能源車企已經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新購的民用車也已經實現L2級別的自動駕駛,所以路況跟得上的話,會很快。
關於網際網路汽車,目前市場上已經有蔚來,小鵬等新興的汽車品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內自主品牌一定會引領新的汽車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