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科醫生鮑秀蘭

    膳食指南里推薦的鹽的攝入量是包含各種食物裡的“隱形鹽”的,不同食物含的鹽分不同,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天然的食材沒加過鹽不等於不含鈉,只是鈉含量比加工食品較低。無論是海鮮、魚類、蔬菜和水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鈉。

    調味料的味精、雞精、醬油,另外海產品、醬肉、燻肉、醬菜、香腸、火腿、臘肉、醃製食物、零食(蝦條、薯片)等都是含鈉量很高的。

    很多甜食裡也會含有鹽,口感上的甜不代表沒有鹽,不信爸媽可以去看看零食上的標籤,比如孩子們都喜愛的冰激凌和雪糕,在製作的過程中也會放鹽,因為味蕾在鹽的刺激下,品嚐出食物的感覺會更甜,而且新增鹽以後,能在低溫的環境下保持冰激凌鬆軟的口感。1g鈉=2.5g鹽。

    飲料裡也有鹽:

    特別是運動飲料,1罐600毫升的運動飲料就可能含有252毫克鈉。這類飲料鈉含量較多,並有礦物質為輔,所以如果不是運動後大量出汗,不宜選擇喝這類飲料。另外,對平時口重吃鹽多的人來說,再喝此類飲料就等於又多吃了鹽。

  • 2 # 家庭醫生線上

      很多人都知道,吃鹽太多容易引起高血壓,加重腎臟負擔。國家制定的膳食指南推薦的鹽攝入量是包含各種食物裡的“隱形鹽”的,特別是嬰幼兒和老年人,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中食物的“隱形鹽”存在,容易攝入過多鹽量,不利於身體健康。那麼,生活中有哪些“隱形鹽”食物呢?

      第一,調味醬料,如雞精、味精、醬油、蠔油、、豆瓣醬、番茄醬……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隱形鹽食物。炒菜時,如果加入這些佐料量比較多,就可以不加鹽了,否則口味可能太重,不適合孩子、老人食用。一般仔細看一下標籤中鈉的含量就能知道其中含鹽的分量了。有時有些人會納悶:明明一點鹽都沒放,只放了醬油,可是口味還那麼重,這就是醬油等其他調味品含鈉導致的。

      第二,加工肉製品。愛吃的烤腸、火腿、培根、燒雞等,這些產品的鹽含量其實也是非常高的,一定要儘量少吃,吃這些食物時,可以配合吃饅頭或者麵包等基本沒有鹽的食物。

      第三,很多鹹味的零食,如薯片、蝦條、鍋巴、蜜餞、瓜子;另外,一些罐頭,如魚片幹、魷魚絲罐頭等,都含有大量的鹽,吃多了會讓嗓子變沙啞,也容易引起咳嗽。

      第四,各種湯類,如排骨湯、豬蹄湯、老鴨湯等,這些湯類中的鹽含量不可忽視。按正常的鹹味感知來說,一小碗湯下肚,相當於多吃了1克鹽。如果想要喝點湯,一定要注意儘量清淡,同時搭配米粉、饅頭或者麵條等食物。

  • 3 # 食品有意思

    眾所周知,食鹽攝入過量是人類健康的殺手。長期的高鹽攝入不僅會增加高血壓風險,還可能進一步引發心腦血管相關疾病,還會造成胃黏膜損傷,發生廣泛性瀰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病變,甚至誘發胃癌。食鹽攝入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議,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不超過6g。

    於是,許多具有保健意識的家庭紛紛開始使用控鹽勺等工具來控制自己家庭的食鹽攝入。“每人每天6g,一天三頓飯,一頓飯放2g鹽就可以了。”這麼想雖然沒錯,但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有的食品本身就帶有很多的鹽,這裡加一點那裡加一點,總量往往就超了。

    所以想要控制也方便,但是有些食物中的“隱形鹽”卻容易被忽視。別急,這裡就為你盤點生活中那些常見的隱形鹽,讓你走出用鹽誤區!

    首先,家裡的調味品,比如醬油、醬、鹹菜等,它們都是含鹽大戶;雞精、味精的含鈉量也很高;餅乾、麵包、麵條、花捲這些食品雖然吃起來沒什麼鹹味,但是在加工過程中都添加了食鹽;這些都是隱形鹽

    有的食品你只需要吃很少一點兒,就能吃下全天1/3的鹽,比如一小碟醬油(10mL)、一小袋醬菜(15g)、一塊腐乳(20g),這三樣裡每個都含有1.5g~2g的食鹽。

    為減少隱形鹽的攝入量,最好的辦法是少買高鹽(鈉)食品,少吃醃製食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規定,鈉是預包裝食品的強制標示專案,購買時應注意檢視食品的鈉含量。一般而言,鈉NRV(營養素參考值)超過30%的食品就要少買少吃

    這裡給大家列舉了一些常見的高鹽(鈉)食品,每次吃飯前,別忘看看隱形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鑑定母牛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