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53322899700

    臺灣喪葬除此之外,因地區不同所衍生的喪葬習俗,例如牽亡、禁忌、撿骨、觀落陰、電子花車、五子哭墓、孝女白琴、入殮、成服、移柩、頭七等等習俗都為世界其他地方少見。臺灣民間另有“撿骨”之俗。撿骨,俗稱“撿風水”,又稱“二次葬”,即人死後第一次葬時比較簡單,埋得較淺,墳墓不包水泥和石灰,不立正式墓碑;待五至七年之後,屍體已經腐爛,擇吉日挖開墓地,撿拾遺骨,經洗淨、曝曬,再裝入骨罈擇吉地正式安葬。

    骨罈又稱“黃金甕”,是高約二尺,直徑一尺的圓形特製陶甕。其款式依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男性的圖案是“雙龍拜塔”,女性的圖案則是“雙鳳搶珠”,壇蓋則都是“前壽後福”。在臺灣西南沿海一帶,“撿骨”屬於專門行業。專門從事這一行業的撿骨人俗稱“土公仔”,包工包料。

    “撿骨”之俗原本傳自閩、粵祖籍,至今在粵東客家人聚居地仍保留此俗。這與客家祖先早年流離不定的移民生活有關,因骸骨裝人陶甕便於隨家搬遷,且若要送返故鄉安葬也較容易,是客家人懷祖念宗、眷戀故土之情的一種表現。不過傳入臺灣後此俗又有了變化,變成了改葬習俗。

    即死者葬後,凡遇家運不濟、怪事連連。無丁無財、生意失敗等等,必歸咎於墓地風水不好,立即擇地另葬。民間有所謂“九葬九遷,十葬萬年”的俗語,意思是說改葬的次數越多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和別人打招呼顯得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