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薦商12345678

    右手持劍,左手持盾較為普遍,弩一支手好用嗎?好象弩都是兩隻手用起來射擊更精準一些。古代人打仗大多持長劍、長茅、大砍刀威武一些,象“三國演義”裡,關公持青龍掩月刀;張飛持丈八長龍;趙雲也持長茅,只有劉備最差火,持雙劍基本不衝前面,在後陣支嘴;“水滸裡”李奎使長朴刀或板斧;林沖風月夜使的是長茅;魯智深花和尚使的是百多斤的憚杖;沒翼箭張青善打飛石;孫二孃女流之輩也使雙刀……均未見如你說的一手拿劍,一手拿弩的人出現。

  • 2 # 歷史收藏館

    古代打仗時,右手持劍左手持弩,並非最佳作戰方式。因為弩的發射過程比較費時,而且持弩計程車兵又不便兼用其他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其他士兵掩護下編成“上弩”、“進弩”、“發弩”等組,輪番連續發射。《天工開物》中甚至認為弩是“守營兵器,不利行陣”。加上連弩用箭沒有箭羽,且木製箭桿的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所以,右手持劍左手持弩幾乎不會成為悍將的標配。既不實用,更不能發揮武器的最大效能。

  • 3 # 潘不安講究史

    這個想法雖好,但實際卻無法操作哦!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下圖是美國著名的巴力弓弩製造公司生產的反曲弩,是一種適合新手的練習弩,除了螺絲所有的部件都是塑膠的,拉力150磅,在現在弩中(兒童玩具弩除外)應該是重量比較輕的一種了,大概是4磅多點,相當於4斤差一點。

    而其他的弩,重量在七八斤或者更重是非常正常的,這還是使用了現代的輕型材料,古代的軍用弩只會更重。試想一下,這麼重的弩,單手長時間平舉就已經很累了,更不要說精確的瞄準和射擊。所以古代典籍介紹中,弩多是作為防守武器,而非單兵武器使用的。

    制約弩無法單手使用除了本身的重量,還有其使用方式。弩一般分為臂張弩,蹶張弩,以及腰張弩。即使是最輕的弩也需要依雙臂全部的力氣,也就是說無論哪種弩都無法只靠一隻手的力量上弦。或者有些人會說,可以用諸葛弩,可這是受到現在影視的誤導,歷史上諸葛弩的重量比較高,一般人甚至拿不動,都是作為營寨防守武器使用。

    古代兩軍對陣,一般訓練有素計程車兵也只有三次射箭的機會,而上弦困難發生更慢的弩就更少了。這時候士兵會馬上換上其他近戰兵器進行肉搏,即使你還留這一箭不發射,在近距離不光不好瞄準,而且很容易被對方躲閃或格擋,可能你還沒發射就被人剁翻了。

    第三,適合這種近距離單手使用的弩,受材料限制沒辦法做大威力,對於戰場上穿著防具計程車兵,只會落得無法擊穿對方護甲的尷尬局面。所以古代這種方式唯一適用的地方是用於暗殺或江湖之中,一手刀劍,一手暗藏袖箭,專門暗算沒有穿護甲的人。

  • 4 # 兵說

    古代軍事作戰,雖然武器裝備不如今天這麼先進和五花八門。但實際上,戰術和打法也是非常豐富的,絕非簡單的大刀長矛衝上去,或者弓箭亂射。右手持劍的同時左手持弩,這個客觀講,在執行偷襲戰術的時候管用。如果是正軍對抗或者是攻城戰,這種持有武器的方式並不實用。

    先簡單說說這兩款兵器,弩是一種便攜遠射武器,最早出現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和古希臘時期。弩主要是三部分構成的,後面的弩機,還有翼和絃,弩機一般是銅做的。漢朝的弩一般叫大黃弩,史書記載其射程能達到350-400米。

    北宋有一種神臂弩,弓長三尺三,大概1.2米,屬於弩裡面的王者,射程達到500米,是北宋軍隊同遼金作戰的主要遠端武器。最著名的當屬享譽全世界的諸葛連弩,明朝改進的諸葛連弩可連續發射10支箭。劍是一種結合了刀和槍的兵器,一般比刀長,能實現刀的砍,槍的刺,劍也成為了古代領袖和將軍的象徵武器。

    劍在不同時期,區別很大,秦朝就有了鋼劍,還採用了生鐵鍊鋼技術,該技術領先歐洲2000年。到了唐朝,中國的刀劍工藝很先進,白江口中日大戰中,日本武士面對中國的唐劍,體會了武器裝備的差距,之後派來了遣唐使留學。日本後來的武士刀其實是在唐劍唐刀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有些影視劇裡,唐朝刀劍酷似日本刀劍,這個不是無知的想象,是日本刀劍本身就是模仿的唐朝工藝和思路。

    再說,左手持弩,右手持劍。弩有一種單手弩,可以用來發射短箭。在張藝謀的大片《影》裡有體現,這部電影是根據《三國荊州殺》改編的,我覺得挺好的。這種單手弩是一種古代常用的偷襲武器,在實戰中,偷襲完後,比方說幹掉了對方的崗哨和巡邏兵後,就不能再用了。還要換上槍,刀,劍,古代作戰中,一般士兵裡真正能夠單手用刀劍把敵人打倒的並不多,很多時候雙手持刀是常態。連發弩的尺寸偏大,無法單手靈活掌控,一手持劍一手持弩難以辦到。弩兵和騎兵,弓箭兵,刀兵,盾牌兵是不同的兵種,如果是大規模的正面作戰和攻城戰,往往混合使用。即使是突擊作戰,也是分開使用,不太方便一手拿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學習才能把文章句子寫得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