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5964152689
-
2 # 子非魚嗯哼
揭示了世界和人類社會的本質,本質是什麼,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至今為止沒人知道,其實就是生物內生動力,慾望。從哪裡來,天知道。
-
3 # 麓風軒
《道德經》為什麼被人推崇?原因是它為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是先秦智慧的結晶。該書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可以說是東方的《聖經》。《道德經》是如何來的,說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姓李,名耳,字聃,被後人尊稱為老子,又稱老聃。他曾經做過管理周王室藏書的史官守藏史,知識非常淵博。在九十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天,老子辭官棄家,騎上青牛向函谷關走去。
函谷關位於今河南省靈寶縣境內,是當時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要道。當時負責把守函谷關的關令名叫尹喜,闊好天文星象之學。這一日他夜觀星象,發現東方有一團紫氣緩緩而來,預感到數日內必有聖人將至,於是每日齋戒,密切關注著紫氣的動向,等候聖人的到來。
一日清晨,尹喜正在關上向東眺望,忽見東方不遠處紫氣氤氳,吉星西行,滿天雲蒸霞蔚,奇麗壯觀。他知道聖人已經到了,連忙一邊命人清理道路,一邊整理衣冠下關迎接。 不久,一位皓首長髯的老人騎著青牛徐徐而來。尹喜連忙上前攔住青牛,深施禮, 請問老子的名號。老子微一欠身說:“在下李耳。 ”
尹喜大喜道:“老聃先生,您是天下最智慧的人,我對您仰慕已久,希望你不要急於西去,且在關中逗留幾日,希望您把智慧留下來。“
老子笑著回答: “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智慧是很難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的。” 尹喜沉吟著說:“話雖這樣說, 還是請您勉為其難吧,無論能留下多少,總比沒有的好。這也是天下人的願望。”
老子沒辦法,只得住在尹喜安排的驛館裡,將自己一生所學和深思的哲理寫了下來,交給尹喜,然後騎上青牛,飄然西去。
老子在函谷關寫的這篇文字非常精練,只有五千多字,所以叫《老子五千文》或者《老子》。因文章系統地闡述了老子關於“道”和“德”的思想,所以又叫《道德經》,後來成為了道家學說和道教的經典著作。
-
4 # 漢朝85164151
老子思想蘊含高明的人生智慧。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上善若水。老子用水喻道,並以此啟迪人生。《道德經》第8章所言水之七善,包括三方面的人生意義。其一,生活態度:“居善地,心善淵”——低調、寧靜。其二,處世哲學:“與善仁,言善信”——慈愛、誠信。其三,做事原則:“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靈活、高效。(2)身重於物。老子珍視生命,他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為萬物之靈,故可以與道、天、地併為宇宙中的“四大”,這是老子對人之價值的極大弘揚。(3)以德報怨。老子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只有能夠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才是真正的“德善”,所以老子主張以德報怨。此點,確乃顯示出了道家的寬闊胸懷和超越精神。以德報怨主要包含三層含義:其一,體現人生的理想境界,即道的境界。以德報怨是道的呈現,乃為大善。其二,重視感化。天道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落實為人道,就是勸善與寬容。其三,以德報怨,直在其中。相對於孔子的“以直報怨”,要做到“以德報怨”當然更加困難。需要注意的是,以德報怨包含了“直”的原則,如果沒有了公直,又哪來德義呢?所以“以德報怨”是“以直報怨”的更進一層,而不是隨意放縱惡的存在,喪失正義。
綜上所述,《道德經》不僅揭示出宇宙萬物的存在根源和規律,而且總結了社會發展的普遍法則,還洞悉人性的本質,由此提出從天道到人道的哲學思考,這是《道德經》之所以成為永恆經典的內在原因。
回覆列表
道德經首先是中華文化之正統,她沒講所謂的人格神和神格人,而是要人們透過學習探究人與自然、與宇宙的奧秘,發現事務內在聯絡、規律、夲源,以便讓人更好地生存,更好地處理好人之間的、人與家、國、自然之間的關係,使人活的更自在、更隨性;其次她從哲學層面更深刻地在"道經"中闡釋了物質的夲體,宇宙的夲源,從"德經"中告訴了人們應該如何去看、析、思、行、過生活,這也是她為何能成為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聖經》翻澤與印刷最大、量最多的一部書籍;再次,她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偉大的一朵奇葩,滋養整個民族的生生不息,是我們五千年傳承之精華之一,這也是中國黨和政府在如此多變之現世要堅定文華自信的原因之一。此觀點為個人學習所悟,不足與欠妥之處,請諸君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