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切糕10

    謝邀!以手槍為例,開槍時,槍與手之間的受力點在虎口部位,隨著槍機向後運動,支點和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根據槓桿原理,自然會產生力矩,體現在外觀上,就是槍口偏轉,其他槍械也是如此。而大家認為的槍口上揚,只是因為持槍方式產生的視覺效果,如果偏轉,槍口跳動的方向也會隨之改變。槍支後坐是個現象,是推動彈丸發射的反作用力,是力的集合。

  • 2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火藥在槍膛內爆炸,生成高溫高壓的燃氣,燃氣急劇膨脹,在槍膛內各個方向都會產生壓力,前面將子彈推出,後面對槍膛底部的壓力就是所謂的後座力。

    後面的問題有點模糊,猜測應該是說開槍時,槍口上揚。對此,前面曾以手槍為例解釋過,在此,再簡單說明一下。射擊時,人手握住手槍,手槍受到重力和手的支援力,保持靜止。當將子彈推出時,就增加了一個後座力,見下圖,這時可將手槍視為一個槓桿,支點就在握槍的手的虎口處。圖中只畫出了打破原有平衡的後座力及其力臂,很明顯在圖中後座力將使手槍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反映到槍口就是向上運動。

    在過去的手槍中,有一種在中國頗受青睞,俗稱駁殼槍,正式名稱應該是毛瑟軍用手槍,但西方人卻不喜歡。原因之一就是射擊時,槍口上揚的太厲害,嚴重影響了射擊的準度。感覺這主要在於槍體較大,一方面後座力的力臂(虎口到槍口軸線的距離)較大,同樣大小的後座力產生的轉動較明顯;另一方面槍口距虎口(支點)較遠,後座力使槍體轉過同樣的角度,槍口掃過的路徑較長。槍口上揚的越厲害,射出的子彈偏離的越多。所以,西方人不待見它,但在中國戰場卻大顯神威。看電影電視上,駁殼槍可以說是八路軍的營連排級幹部和首長警衛員的標配。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等更是人手一把駁殼槍,甚至有人可以手使雙把駁殼槍,如李向陽、橋隆飆。

    駁殼槍來到中國真得很幸運,是華人的智慧成就了一代名槍。在電影電視中大家也都看到了,使用時將槍身由豎直改為水平,射擊時槍口在水平面內抖動,速射時形成扇形的射擊面,提高了射擊的精確度。

  • 3 # 兵不厭詐居士

    槍的後座力是子彈在槍膛內燃燒產生的對彈頭向前的推力和向後的反作用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沒任何外力的影響這兩個應該是處在同一條直線上。由於操槍的手法不一致,加上肩部並不是垂直平面接觸槍身,且槍官和槍托不在一個平面直線,一般情況下,由於肩向前頂的力和槍身(管)向後的力不在一直線多數導致槍口往上跳。現在部隊裝備的槍槍托和槍管基本在一直線,跳的力可能小些,操作也更方便些。

  • 4 # 王師傅秘製小串

    因為AK47射擊起來,槍口有向下的趨勢。所以在AKM的時候做了一些改動,大家注意槍口,上方有剖面,那麼火藥氣體衝出會強制壓低槍口,這是AKM比AK47要精準的原因之一。

    前面壓低了,後面的肩膀自然會覺得後坐力有點向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更認可唐朝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時刻呢,還是更認可秦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