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卷卷
-
2 # 柚柚愛手工
那要看什麼情況下,一般情況下講道理效果好,比如他正開心,你跟他說,他會動腦筋聽的,會放在心上的,如果他一直不說話,那你給他講的他也會聽進去。
如果孩子一個錯誤犯n次,講道理沒用,那還是體罰有效,體罰不要太過,讓站牆角或打手就行了,從小教好孩子,長大就不要體罰了。
-
3 # 水果茶仙人
教育孩子不需要體罰,我覺得很多家長思維很神奇,只有這兩個選項麼?
孩子沒有自立之前,衣食住行都依賴於父母,為什麼不把選項變成講道理和獎懲呢?
觀察孩子喜歡什麼零食、玩具、喜歡去哪裡玩,喜歡什麼故事書。花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後就OK了,你抓住了孩子的“命門”,不乖,今天就沒有你喜歡的零食或者玩具,你乖,父母就獎勵你喜歡的零食,做得好可以得到更多的零食。
哪怕孩子到了上學的階段都可以這樣去教育,道理是無論到什麼年紀都要和他去講的,在講不通道理的時候這種得失懲罰就會像動物本能的應激反應一樣有效果。
-
4 # chj92488
雙重 人先要知道害怕 才會知道講規矩。舉例子 你告訴他 車撞人疼 危險 他可能記不住 若是身邊有發生 或看過視屏等等的體驗 一定牢記
-
5 # 做不完美的媽媽
講道理孩子可能聽不進去,不管你的道理是否正確。
體罰孩子可能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因此還可能逆反,越想他往東,他越往西。不管你是不是為了他好。
還是要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誤,本質的原因在哪?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教育一定是因人而異。一般來講,人更容易因為被尊重,被理解,受激勵,心愧疚而改過。根據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說的一定是孩子想聽的,能聽的,做的一定是可以從孩子內心對他有所觸動的。
想要取得最佳的育兒效果,捷徑就是花心思。簡單粗暴還要效果好,不存在的
-
6 # 育兒知識必備
當孩子說“下次再也不這樣了”時,你是希望他打心底裡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對、在明白自己哪裡做錯後的認真態度下說出這句話,還是希望孩子在體驗過體罰的害怕後想也不想久說出這句話?
建議在平等的基礎之上陪著寶寶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非對錯,讓孩子自己明白自己錯在哪裡,比體罰所獲得的暫時性的因畏懼而產生的改變更有長久的效果。
說點題外話,前一陣深圳一家父母虐打自己女兒的影片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影片中父母的瘋狂暴力讓人不寒而慄,小女孩的極盡剋制與聽話又讓人心生憐惜。像這樣孩子遭受過分身體暴力的事件總會不停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我們在痛惜小女孩遭遇的同時不禁感嘆,身為父母,你賦予了孩子生命,也要記得讓他從你身上看到面對錯誤的勇氣,長久溫馨的陪伴和生而為人的美好!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做好以下幾點,不僅能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還能讓孩子體會到愛的偉大。
1、平等
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也不要以為孩子是你的附屬品,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一歲的寶寶就已經能聽懂道理了,家長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生命個體,來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問題。
2、信任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犯錯很正常。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瑕疵,不要緊盯著犯錯本身,而是要幫助孩子總結犯錯後及時糾正的收穫,相信他能不斷以更好的姿態生活在社會中。
3、耐心
在平等和信任的基礎上,與孩子一起,對錯事進行耐心分析。不要覺得打了才能長記性,如果孩子一犯錯家長就打罵,會讓孩子產生兩種心理:一種是覺得犯錯了大不了被打一頓,而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更別談改正了;另一種是畏懼害怕的心理充斥著自己的大腦,哪還有心情想著反思?耐心幫助孩子分析對錯,明白正誤道理,更能讓孩子記憶深刻,從根本上擺正孩子的行為和道德規範。
-
7 # 金公木母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提問者先自己思考一下,你是喜歡別人體罰你還是喜歡別人跟你講大道理?
我想正常的人,兩者一定都不喜歡
教育孩子,其首要的宗旨,就是尊重,如果沒有這個,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健康獨立心理的人。而缺失了這個,無論你在世俗上的一些指標,如學習成績,或者是收入,表現的多麼亮眼,那你的教育都是失敗的
回覆列表
我跟你說一下我的見解
講道理,只試用於已經懂事的孩子,懂事了就不要去體罰了,體罰傷他自尊,還是講道理效果來的快。
體罰,小時候他不懂事,體罰的痛讓他知道這麼做不對,比如小孩玩暖瓶,胖揍一頓,以後就記事了,再也不玩暖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