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123生古
-
2 # 子衿書法
江湖體與館閣體算書法嗎?
所謂江湖體,指的是沒有透過系統學習書法的人憑感覺寫字。簡單的打個比方,走路和競走,同樣都是用腳走,走路的人沒有人會認為是運動員,而競走是透過專業的訓練,只有運動員才能完成的運動比賽。江湖體不存在爭議,沒有任何一個書法家會認同江湖體。爭議來自寫江湖體的人,他們自己覺得是書法。
爭議較大的是館閣體。館閣體又叫臺閣體,是明清時期普通學子習字字型,所以又叫應試書。雖然館閣體也有嚴格的書寫規範,但它的確屬於寫字的範圍,而非翰牘書體。
先別激動,等我把原因說完。我們現在在學校學習的硬筆字,就相當於當時的應試書。學校要求的是學生整潔工整的書寫。並沒有要求學生寫的像專業硬筆書法一樣的漂亮。當然,你能寫的和專業硬筆書法一樣好也是會被認可為書法作品的。在現代學生的日常書寫作業中,基本上不可能有人達到書法作品的作業出現。並不是說在學生中沒有人達到專業硬筆書法水平的人。有專業硬筆書法水平的學生還不少。但在實際應用中受書寫速度的限制,無法完成沉長的作業量。只能按普通的寫字作為日常作業書寫。館閣體的性質就是如此。它的要求就是工整,易識。
我們現在學習書法,對字帖的獲得是非常容易的。任何一個歷史名家的字帖都能得到。在影印印刷術沒有發明以前的古代,名家的字帖是十分昂貴的,別看王羲之在古代人人都知道他的大名,而真正見過王羲之書法作品的人,萬分之一都沒有。在懷素《自敘帖》開始,就記錄了他學習書法的艱辛。他說:“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覩前人之奇蹟,所見甚疏,遂擔笈枝鉤,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在古代,也不是每個讀書寫字的人都是書法家。
我們今天的書法水平和以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的古人不可同日而語。書法的門坎太低太低。拿起毛筆寫字的人,就被冠以書法家稱號。低劣的水平,見到工整的館閣體,當然只有膜拜的份。事實是,當時的人並不把應試書當筆翰看待。
哦,筆翰是什麼?筆翰就是書法!
-
3 # 書法有云
“江湖體”與“館閣體”嚴格來說不能算書法,只能算寫字。
書法是什麼?
“江湖體”是什麼?
“館閣體”是什麼?
我們需要對以上三個進行定義後比較即可得出結論。
書法:簡單來說就是書寫方法,中國文字產生髮展有四千年的歷史,伴隨著文字的產生,而出現書道、書藝等,簡稱“書”,從先秦至東漢前期,“書”的意思是記述,是寫字,被視為一種技能。
東漢末以後,人們在書寫實踐中逐步認識了文字的形式美,懂得了書寫的藝術價值和表現規律,眾多書家技法日臻,書體漸漸多了起來,藉助於漢字的形體,以表達書者感情、性格、趣味、素養、氣魄、風格、思想等精神因素,於是形成了書法這門藝術。
書法側重於追求漢字的藝術性,“唯筆軟則奇怪生焉”。書者往往在不違背漢字字型基本結構的前提下帶上個性色彩,從而形成了藝術風格各異的種種書體。
“江湖體”:目前對此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其具有共同的特點即為: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系統培訓以及理論學習,以自己的理解來替代古代書家傳承下來的書法觀點,其書寫對筆法、筆勢、筆意不講究,以自我為中心而書寫。
“館閣體”:其書體簡單來說猶如現在的印刷體,字如運算元,千篇一律,此書體壓制了書家個性的舒展。
書法藝術包括筆法、筆勢(此二者為技法)、筆意(神韻)三個要素。好的書法作品既是技法和神韻的完美統一,又是書法藝術美和文字內容美的互相襯映。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總之,書法首先是寫字,但是它比寫字有更高更多的要求。
南齊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這是對書法藝術的美學本質所作的科學概括。
意思是說,書法之所以能感動讀者而成為藝術的根本點,在於它們的“氣韻”、“神采”(近人沈伊默把這種“氣韻”、“神采”概括為“筆意”)。這是書法的生命所在。
因此,不管是“江湖體”還是“館閣體”前者不注重筆法、筆勢以己所好書其字;後者不講究筆意,所書缺少“神采”、“氣韻”都稱不上真正的書法藝術。
-
4 # 匠心禪意雕塑藝術
一、江湖體應該算不上書法
有些字為什麼會被叫做江湖體。很簡單的,古人的書法經過幾千年的沉澱改進,進化成了一套完整的書寫方式。我們看一個人的字是不是江湖體,一看結構是否合理,二看某字某處運筆是否得當。一目瞭然。當然也有人抬槓說這字明明已經寫的非常好看了,為什麼還被稱為江湖體?相信我,如果好好臨貼按照古人的基本要求來調整結構和運筆,將會更好看。古人幾千年來已經將書法發揮到極致,不要用自己練了幾年的字大言不慚的說我自成一體,我這種寫法結構很漂亮比任何古人的字都寫的好。那就孤陋寡聞了。
二、館閣體算書法
但是,館閣體當初的書寫者書寫的目的,很顯然不是為了藝術性,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館閣體就不能稱之為具有藝術性的書寫字型了。但是,以我們今天的審美眼光來看,只要是美的東西,都具有藝術性。
館閣體這種書法風格流行於明清兩代。明代稱之為臺閣體,後來慢慢稱之為館閣體。另外館閣體不僅僅代指書寫字型,在文學上也指那些特殊格式的文學體裁,比如,明代就有臺閣詩。
臺閣這個詞,更普遍的叫法是在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後,設立大學士的時候。後來隨著內閣制度的確立,漸漸地,在皇帝,身邊幫助皇帝處理奏摺、起草文案、進諫納言的一些近臣就開始稱之為臺閣之臣。
而館閣體、臺閣體,就是這些大臣為了給皇帝上書的時候,為了書寫方便、美觀大方,才開始採用的一種書寫書體。
請注意,這個時候,館閣體的用途,和他們所要承載的文字意義是一樣的,屬於公文,沒有什麼藝術性可言,也無需表達感情,表現技藝,因此,這個時候的館閣體和臺閣體,實際上是以實用性為主的。
因為他們的用途決定了他們的內容,這些館閣體所書寫的內容,無非就是皇帝與大臣之間為了國家公事而寫的,你想想,也沒啥可以表達情感、抒發心胸的餘地吧。
然後我們再來看館閣體字型的風格構成。館閣體最初採用的,是以歐陽詢和趙孟的書法字型為基礎演變、整合而來的字形。後來到了清朝,康熙、乾隆特別喜歡董其昌,所以又加入了一些董其昌的書法元素。
但整體上講,館閣體其實是中國古代王朝比較流行的一種標準書寫字型,其本身並無什麼對錯可言,也無藝術性的要求,純粹的就是出於國家機器運轉的需要,因此實用性大過一切。
後來,科舉考試中,大部分書寫字型也都變成了館閣小楷,成為官方考試專用書寫字型。
今天的我們,在面對當年古人筆下書寫而成的館閣體書法的時候,大可以不必糾結當年他們到底是為了藝術而寫成這樣的,還是為了書寫的快捷簡便而做出的處理。我們只需要知道,只要在我們今天眼中,具有美感的書寫字型,其實都是具有藝術性的,雖然書寫這種書體的人當時並沒有想到、也無意於將其寫成藝術。
但是有些人在看待館閣體書法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犯了教條錯誤,盲目的加以批判,認為這是寫字匠才會使用的字型,對館閣體書法嗤之以鼻,我認為這是不好的,也失之於客觀公正。
在館閣體的書寫者之中,有些人寫的還是不錯的, 有些人寫的就一般了。寫的比較好、水平比較高的,就可以稱之為書法,也算是藝術了。
回覆列表
泛書法來講,連寫字都屬於書法範圍,江湖體和館閣體就更不用說了。但如果從嚴謹的角度來講,江湖體比較隨意,不講筆法章法,只求淋漓暢快,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真正學書法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而館閣體講究字法工整,前後一致。雖然沒有起伏高潮,但也平得雅觀。由此可見,館閣體要比江湖體費神費工得多。這就是很多人認為館閣體算書法,而江湖體不入流的原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