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頭梁講肛腸
-
2 # 腫瘤專家姜爭
大量臨床資料統計,80%以上的癌症,會在術後3年發生轉移或復發,而10%的癌症是在5年後復發,所以“5年生存率”說是癌症專屬詞也不為過。
但“5年生存率”≠ “只能活五年”,而是說如果癌症患者5年內,沒有出現癌症復發、轉移情況,那大部分機率就不會出現腫瘤復發了,當然,還需要定期複查和隨訪。
所以,早期直腸癌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100%,即早期直腸癌手術切除後,5年內復發的機率很低,基本可透過手術切除後治癒,術後只需定期檢測即可。
簡單說結直腸癌是可防治癌症對於結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僅有食慾不振等,隨著病情加重,會逐漸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消瘦、腹痛等症狀,大部分情況會被認為是痔瘡而誤診。
之所以說直腸癌是可防治癌症,是因為早期腸道腫瘤,可透過肛門指檢、糞便潛血試驗、腸鏡檢查來發現,此時進行干預可達到完全治癒。
高危人群要重視腸鏡檢查首先,當出現便血、貧血、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等症狀,要及時就診。
其次,建議40歲以上,有腸癌家族史,腺瘤病史,癌症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等人群,要定期做腸鏡檢查,尤其是腸癌術後患者,一定要重視複查。
最後,對於飲食不健康、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肥胖、便秘人群,要改正不良飲食習慣,控制體重,多運動來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腸癌的發生。
如何提高腸癌術後5年生存率?總的來說,遵循飲食均衡、定期複查、適當運動的原則。
合理多樣化飲食,多吃流質、半流質食物、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油膩、辛辣刺激食物。
術後2年內,每3個月複查一次,術後3-5年內,每6個月複查一次,5年後,每年複查一次,腸鏡檢查需在術後6個月進行復查,2-3年每半年複查一次,之後可每2年複查一次。
最後,正常人群要重視腸癌篩查專案,可每年做肛門指診、糞便潛血試驗來進行初篩,視情況做腸鏡檢查明確診斷。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小輝是一名17歲的高二學生,成績非常優異,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前三,是衝刺北大清華的好苗子,然而,就在今年,病魔卻悄然來襲。大約半年前,小輝就出現了肛門疼痛並呈進行性加重,症狀持續了一個月。
2個月前,小輝開始便血,於當地醫院進行腸鏡活檢顯示,直腸下段腫物,病理疑癌,後轉院重新活檢,查出腺癌。
為了保住小輝年輕的生命,主治醫生們根據其腫瘤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最終選擇了“直腸癌根治以及腹壁結腸造瘻術”。手術很成功,但這位年輕的男孩兒從此要帶瘻生存,可謂痛心。
據主治醫生介紹,年紀輕輕的小輝換上癌症和平時的生活習慣、學習壓力有很大的關係。但直腸癌的直接誘因有很多,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30歲後定期體檢,接受大腸癌的篩查,建議做MLH1和MSH2的突變檢測。
直腸癌的術後存活率確實很高,不過前提中的前提是要“早期發現”。因個體差異,生存率應該在95%—100%之間浮動。
那麼,為什麼早期直腸癌的術後生存率高呢?
一、直腸癌屬於腺體瘤,手術早期切除後一般沒什麼大礙
二、早期直腸癌還沒有出現淋巴結轉移現象,且術後有黏膜下轉移者,五年生存期也有30%—50%。
由此可見,手術治療對於直腸癌的作用是非常大,這也是非常適合手術治療的早期癌症之一。
所以,一但出現以下症狀,請及時就醫診斷。
肛門痛、肛門下墜、大便變形、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數增多、便不盡感等。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來預防直腸癌呢?做好這四點,遠離直腸癌。
1.30歲後開始接受腸道體檢(有胃腸病史者需降低年齡)
2.每天吃2種高纖維果蔬,如芹菜、西蘭花、韭菜、菌菇類、紅薯、玉米、蘋果等。
3.每天運動30分鐘,運動少、腸道蠕動慢,會增加腸道癌變風險。
4.保持良好情緒,據統計,接近半數腸癌患者有過燥怒、過度悲觀、憂慮等不良情緒。
我們的腸道看似皮糙肉厚,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因為和外在物質接觸最多的就是他們,所以也是最容易產生疾病的區域,一定要善待他們,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