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888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們都知道後勤補給對於軍隊的重要性。宋朝雖然國家孱弱,好在經濟繁榮,錢糧充足,要不然也不會每年都賠償給敵國那麼多的費用。雖然說岳飛用兵如神,岳家軍攻無不克,但是他們也不能缺少朝廷糧草的供應。

    朝廷連發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回朝,一次比一次急促,顯然,岳飛要是不應,朝廷就會採取強制性的措施逼迫岳家軍班師回朝。而朝廷所採取的措施就是斷了岳家軍的後勤補給。岳家軍再強悍,也都是血肉之軀,沒有糧草供應,還怎麼上陣殺敵?而且岳家軍紀律嚴明,就算餓死凍死也絕不會從百姓手中搶取一針一線。所以若是斷了糧草,就等於直接斷了他們的活路。

    儘管岳飛也清楚朝廷未必會真得斷了岳家軍的補給,畢竟這對於朝廷的損失也是極大的,可是萬一呢?岳飛知道秦檜是奸詐小人,也知道他的皇帝有多昏庸無能,萬一他們真得做出了那樣的荒唐事呢?岳家軍雖然大敗金軍,但是自身也是損失嚴重,士兵們也是疲憊不堪,已經接近強弩之末了,就等著一鼓作氣打入金軍總部了,若是沒有糧草,他們哪裡還堅持到打入金軍,直搗黃龍呢?

    岳飛不敢拿十萬將士的性命去賭朝廷的決策,他賭不起。岳飛掌握著十萬岳家軍的指揮權,但是朝廷掌握著十萬將士的性命,再強大的軍隊也不可能脫離國家存活,軍權永遠是在君權之下的,一生的信仰:精忠報國

  • 2 # 歷史應該有趣

    古語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出自孫武的《孫子兵法》,原文為“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主要講的是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要是事事都等待君王的命令列事就會語誤戰機。

    所以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指為了戰爭的勝利,有些事情可以不等待君王的命令而現行根據實際情況出擊。

    那麼岳飛當時手握重兵,而且連連勝利,打的金兀朮毫無還手之力,為什麼還要聽從命令撤軍呢?原因如下:

    1.君臣政治倫理根深蒂固,如果違背皇命,就會名不正而言不順

    雖然趙構當時軟弱無能,置百姓於水火,置江山於不顧,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能之君。但是他名義上還是南宋的皇帝,是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自古以來中國的儒家思想在國民中根深蒂固,如果將領不聽從皇帝命令的話,那麼就是違背君臣倫理,會受到天下人的不認可,那麼岳飛就會師出無名,其行為就會認為是不正義的,也不會受到知識分子的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當時明明都已經權傾天下,還要弄個迎天子以令不臣。這就是個名分的問題,也是關於正統的問題。

    而且在當時,儒家學派作為天下的正宗,其思想影響深遠,科舉學子都是熟讀儒家學說,你要是枉顧了君臣之道,那麼那些學子,天下的有名之士都不會成為你的助力。這就相當於在道義名義上剝奪了你行動的正義性,所以岳飛不得不退軍。

    2.岳家軍的糧草補給依靠南宋朝廷,如果朝廷斷糧,那麼軍心就會動盪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充足的補給才能穩定軍心。

    當時岳飛對於軍隊的掌控力很強,但是其補給還是依靠南宋朝廷。這就相當於捉住了岳家軍的七寸命門,所以岳飛要是敢不聽從的話,那麼只要朝廷不給糧草補給,岳家軍不出時日,必定會因為糧草問題而自行潰不成軍,不戰而敗。

    試想當年何其強大的袁紹軍團就是因為糧草被燒而導致軍心潰散,並之最終輸掉官渡之戰。所以岳飛當時不得不聽從朝廷的命令退軍,把大好形勢付之一炬。

    3.秦檜謀劃讓張俊退守壽春,並讓韓世忠守淮東,不得擅自出擊,這樣子會讓岳飛側面受敵,孤立無援

    當時趙構兩手準備,一是用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撤軍,另一個就是命令秦檜謀劃讓張俊從亳州退守壽春,同時命令韓世忠守住淮東,不得繼續前進配合岳飛的行動,這相當於在軍事上至岳飛於孤軍深入的局面。

    如果當時岳飛敢不聽命令一意孤行的話,那麼就會造成側面沒有援軍的配合而直接暴露在金軍的攻擊範圍內,這好比釜底抽薪。而且在沒有援軍的牽制下,金軍完全可以調集主力來圍困岳家軍。這個造成的後果就是在無支援的情況下,糧草供給不足,而且外有強敵圍困,這樣就算岳家軍驍勇善戰,也會因為客觀條件的不足而潰敗。

    4.岳家軍軍屬都在南宋,處於朝廷的控制之下,如果敢於不退軍會造成軍心動盪甚至譁變都會

    按照封建王朝的習慣,軍隊出征,但是軍屬必須處於朝廷的控制之下,這個一是怕軍隊造反,二是可以讓軍隊安心殺敵。當時岳家軍的軍屬處於南宋的控制之下,如果敢抗旨不遵,那麼這些軍隊的家人該怎麼辦呢?這些都讓岳飛不得不顧忌。

    就算岳飛一個人敢於抗旨,那麼那些岳家兵敢嗎?何況軍心一旦動盪,那麼軍隊的戰鬥力也會直線下降,所以岳飛不得不聽詔退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看到別人牙上有菜屑應該說還是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