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歷史精神

    我們都知道名字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體現了父母長輩對於孩子的期望。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對於起名都非常的重視。那為什麼東周時期很多人的稱呼或名字裡都用到“桓”字呢?

    首先是因為"桓"字的寓意非常的好,即它有威武,棟樑之才之意。我們都知道東周所處的時期並不太平,前期諸侯爭霸。所以就會出現戰爭,平民百姓的生活自然不會安生。我們華人對於軍人的崇拜熱愛彷彿是與生俱來,刻在骨子裡面的。所以在當時,也有不少熱血兒郎想要上戰場。古人在成年後才會取字,對於這些人來說取“桓”字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希望他們以後的人生都可以順順利利,如果上戰場的話可以大顯身手。

    從眾心理”不是現在才有,古代也是有的。在那些貧苦的村子裡,能上學的人畢竟是少數。那裡的孩子取名一般是找村裡教書的先生。他們倘若覺著先生哪個字取得好,便會記在心裡,給他們的子輩用。像這種都住在一個村子裡,免不得家家都會沾親帶故,這時就會注意輩分的問題。如果名字中帶“桓”字的人很多,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就會將這個字作為輩分,所以大家的名字就會齊整很多。

    在東周時期,不僅名字稱呼上很多人帶“桓”字,有的國主的諡號也帶“桓”字。這是很高的一個評價,例如齊桓公。因為這個字還有開闢疆土的意思,而齊桓公在位那麼多年,一直在四處征戰,這個字也可以概括他的一生。

    而我們現在的人取名則細緻許多,不過不論是簡單還是複雜,這都代表了親人們對我們的重視,所處時期不同,起名字的規則自然也是不同的。

  • 2 # 山海學長

    這與春秋戰國這樣的一個群雄割據,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係。中國古代諡號表將“桓”字的寓意講的最為透徹——“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生於亂世,每一個人最大的願望莫過於建功立業,報效家國。用“桓”取名,示意著對新生孩子給予厚望,願能“”救國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意思

    其實每一個名字,除了蘊含著父母濃濃的愛意以外,也不免會與一定的時代符號掛鉤。就如同我們身邊常常會有叫解放的爺爺、改革的舅舅和叫建國的叔叔一樣,名字常常會被時代染上了濃濃的色彩。

  • 3 # 哈士不是奇

    既然談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名人都喜歡用“桓”這個詞,那就不得不提到與之相關的諡號了。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和桓一起出現,那麼讓我想到最多的便是齊桓公,秦桓公之類的諸侯,而這些名字都屬於諡號。

    諡號的解釋

    諡號,是對死去的天子,諸侯或者地位很高的人,按照其身前的所作所為,或褒獎或貶低的一種稱號,始於西周。

    諡號一般分為三種,即上諡,下諡和平諡。

    上諡就是對死者生前的一種褒獎,比如漢武帝劉徹的諡號為孝武皇帝。漢朝以孝治國,因此歷代皇帝的諡號前都加一個孝字,而武字則是誇獎漢武帝生前開拓疆域的偉大功績,同時又有稍微批判漢武帝窮兵黷武,但是無論如何,武都是屬於上諡。

    下諡則是對死者生前的一種貶低,比如周厲王中的厲代表了其殘暴無道,周幽王中的幽代表了其一意孤行。這些都屬於帶貶義的諡號。

    平諡更多地表達了對死者生前的同情,最有代表的人物便是楚懷王,楚懷王多次受騙於張儀,甚至被騙至楚國囚禁,最後孤死異鄉,以至於“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因此懷這個諡號更多的就是對楚懷王的同情。

    “桓”字諡號的意思和春秋戰國時期“桓”字諡號的代表人物

    上面說了諡號大概的種類,我們再來談談我們的主人公“桓”。

    《逸周書·諡法解》中對桓的定義為:“闢屠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大概意思是說對外能夠開闢疆土,威懾諸侯,對內能夠謹言慎行,勤政為民。

    而春秋戰國時期以桓為諡號的,我第一個能夠想到的便是春秋第一霸,齊桓公。春秋五霸,歷來有許多種說法,但是無論哪種說法,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齊桓公。齊桓公對外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稱霸於諸侯,對內任用管仲,積極改革,使人民安居樂業。雖說齊桓公晚年昏庸,但也掩蓋不了他的功勞,正所謂瑕不掩瑜。因此,桓這個諡號便是對齊桓公生前最好的詮釋。

    結語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名人地名字裡都帶有“桓”這個字?我們可以看到,“桓”作為諡號,既有對外稱霸於諸侯,兼併土地的意思,又有對內使人民生活富足的意思。這是春秋戰國時期每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諸侯都想做的事情,這也就不難解釋,桓這個諡號能夠多次出現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0歲以上老人每天跑步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