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OUIScode
-
2 # 一週刊
雖然題主的想法很前衛,但也並不是什麼新鮮提議。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不斷嘗試與海洋打交道,從傳統的海洋捕撈到現代的海場養殖,從藝術家的漂浮島到科幻家的海底城市,都體現了人類在認識海洋、接觸海洋、與海共生的過程中,做出的努力與設想。
確實,廣袤的海洋佔據了地球表面約71%的面積,如果能移居海洋生活,將會創造新的未來。
但相對於全球近75億人口,30萬人的城市只能算旅遊專案(地點)或人類移居海洋的實驗性嘗試。
即便如此,要真正付諸實際,還面臨著能源、環境、經費、安全性、永久性等諸多問題的挑戰。
1、貼近海洋,實際現狀與美好暢享海洋和悅號——一個讓你難以想象的超級遊輪
這艘巨輪耗資8億歐元(約14億美元),共有16層甲板和2,700個客艙,最多可搭載6,360名遊客和2,100名船員(合計約8,500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遊輪。
因電影《泰坦尼克號》曾家喻戶曉超級巨物,註冊噸位46,328噸(淨重21,831噸),船上有891名船員,可以運載2200名以上乘客。海洋和悅號於2016年5月展開首趟正式航程,遊輪全長362米(比法國埃菲爾鐵塔還要長出約50米比泰坦尼克號長約100米),註冊噸位227,700噸,其一週行程的價格為從每人900英鎊(約合人民幣8,500元)起步至2,760英鎊(約合人民幣2.6萬元)不等,還不包括行程中的其他個人消費,是燒錢的好地方。
七星級水下酒店Hydropolis——一個童話如世界般的夢幻
除了水面的超級華麗,迪拜Hydropolis酒店可謂是水下的極盡奢華。酒店建與水下10米處,設有220個豪華套房,住在這裡的旅客可以欣賞海里的魚群。
酒店採用英國企業“深海技術”設計,當遇到洪水和海嘯等災害時,水下圓盤建築還可以自動浮出水面。不過,由於2008年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Hydropolis專案變得有些不切實際,雖然承建商(迪拜“幹船塢世界”)宣稱可以在任何時候開工建設,但專案實際上已被束之高閣。
2、邁進海洋,人類還只能處於設想與構思階段水上漂浮島
這座由塑膠垃圾建成的人工島將依靠太陽能和海浪能提供能源,它上面將建有城市、海灘和“農場”,足可供50萬人在這座漂浮的人工島上安居樂業,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然而這一構思,至今也沒有進一步的實際訊息。
水下海底城市
這裡要說的水下城市,不是傳統意義的水下城市遺址,這多是因為地質及水文變化,將原本陸地上的人類生活居所淹沒在水面以下。基於對未來的設想,水下城市是指人類主動將居所遷移至水面以下的水體環境中。
這個概念曾轟動一時的是“海神”水下度假村,度假村設想在水下40英尺(約合12米)的地方,透過私家潛艇將遊客運送至目的地。專案原定於2008年開工建設,後推遲至2010年初,不過至今仍不見動靜。
諸如此類的還有“海底生物圈2號”,漂浮的摩天大樓——“旋轉城”,阿姆斯特丹的水下“未來城”,受水母啟發的澳洲海洋城,等等一系列設想與構思。
3、宜居海洋,我們還要面臨哪些難點?人類是偉達的,但在大自然面前還是非常渺小。
要定居海洋,且如題主描述可以在極圈與赤道間移動,首先其一是建設經費問題。這個動輒萬億的建設資金,相對於30萬人的捕撈及海鮮加工產值,遠遠是入不敷出。而這30萬人每天自身也有食物、能源、交通、出行的成本開支。
其次是能源問題。這裡能源不僅要要考慮島上人們生產生活的基本能源開支,還要考慮“島”的航行驅動。一首十萬噸級別的遊輪(載客量月2,000~3,000人),日常油耗至少需要20噸燃油。由此類推30萬人的漂浮島的驅動,油耗將是一個不小數字。
再次是安全性問題。即使排除人為安全及島基降解等問題,在面對面對海嘯等自然災害時,30萬人的島嶼也只是滄海一粟。在2004年印尼海嘯,波及印度洋沿岸數千公里內的城鎮村莊,23萬人遇難。2011年3月日本海嘯,傷亡(含失蹤)人數也超過2萬。
其他還涉及物資補給、環境保護、海域管轄等方方面面的大小問題。
所以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農業以捕撈為主,工業以加工海鮮為主。天冷了把城市拉近赤道,天熱了拉近極圈。上面學校,醫院,電影院,飛機場,公交車都有。
回覆列表
你說的不就是五星遊輪嘛,商場、酒店、健身房、游泳池,可以想的一應俱全,想去哪二旅行就移動到哪,何必30萬人固定在人造浮島上呢